阿里巴巴作为电商巨头,其收入核心是将自产品流量和买来的流量变为曝光位置卖给商家。然而如今,它在流量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和变数。
收入核心模式
阿里巴巴核心收入方式很清晰,就是把旗下各产品产生的流量,以及从各渠道购入的流量,转化为曝光位置和资源后出售给商家。多年来靠这种模式赚得盆满钵满,成为电商行业里的流量变现大赢家。像是电商平台利用大量商品搜索流量,给众多商家提供广告位置获利。
版图扩张盲区
上市前阿里巴巴大规模投资、收购,版图快速扩大,估值一路走高。但摊子铺大也带来了更多盲区。比如投资了很多不同领域的公司,可有些业务难以和自身电商业务形成有效协同,导致资源分散。收购考拉海购后,整合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流量来源之变
如今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成了中国互联网重要的流量来源,也是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流量重要提供者。不过这些平台野心不止于合作,更想成为和阿里巴巴一样的电商巨头。快手曾一度下线全部淘宝商品,这让阿里巴巴流量供应受到冲击。
屏蔽背后原因
阿里巴巴屏蔽百度,给出的理由是流量质量下降且有大量无效流量,不符合中小企业需求。但也有人猜测,这也有自我保护因素。毕竟百度流量性质复杂,若引入可能对自身平台生态有一定影响,也不利于精准流量服务商家。
应对对手法宝
遇到抖音和快手之前,阿里巴巴面对流量对手常采用自做与投资(收购)两大法宝。但自做业务中,PC时代的一淘和移动时代的“来往”都不成功。投资收购的业务也不一定能让流量顺利引入自己体系,业务协同不佳现象多。
新兴对手挑战
抖音和快手流量巨大,对阿里巴巴威胁明显。快手曾下线淘宝商品后,阿里巴巴虽砸钱恢复合作,但后续不稳定。同时,银行电商、小红书以及拼多多等,或因供应链缺失,或靠其他方式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瓜分电商市场流量,让阿里巴巴压力倍增。
各位读者,你觉得阿里巴巴能否在未来突破这些流量困局,重新稳固自己在电商领域的绝对优势?欢迎大家评论互动,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