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台上,直播流量造假这一现象逐渐浮出水面,这其中涉及到低价售播放量、多方需求产生的泡沫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条,也揭示了直播行业的畸形发展。
直播平台的数据造假商家泛滥
在社交平台上,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数据业务商家随处可见。这些商家以极低的价格售卖数据,1万个播放量仅需5元。这种现象凸显出在平台监管可能存在缺失的情况下,造假灰色产业得以滋生。大量商家的存在表明这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众多不法者受利益驱使涌入,为直播流量造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源”。这不仅损害了平台的真实数据体现,也对主播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网络直播成为当下热门的赚钱途径,流量又成了挣钱的关键,一些人看到了其中钻空子的机会,由此开始了数据造假的生意。
在淘宝上也是如此,之前搜索直播数据能发现一大批售卖数据服务的商家。这说明数据造假商家并不是某个直播平台的个别现象,而是整个电商和直播生态在某个发展阶段的通病。更多的人只看到眼前利益,抱着侥幸心理涉足其中。
买方需求助推流量造假
买方需求在直播流量造假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子工程、KPI考核以及金钱利益等是主要的买方需求。比如一些企业或主播为了达成考核目标,完成所谓的指标漂亮的数据,不得不寻求购买流量。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流量数据能够体现自身的市场影响力,而KPI考核往往直接与流量挂钩。这中间涉及大量的金钱利益,当少量的投入能换来直观的数据提升,似乎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笔划算的生意。这种情况在直播刚兴起时更甚,当时平台对拉流量有奖励,只要购买流量能有少量转化就能有不错回报,进一步刺激了此类需求。
不同平台造假难易的差异
不同平台对造假存在着不同的难易度。如淘宝上一家信辉科技表示,现在只能接淘宝直播、腾讯直播、看点直播等平台的单,快手和抖音做不了,容易被发现。这体现出不同的平台监管力度不同。抖音和快手可能在技术防范以及监管制度上更加完善,使得造假在这些平台不容易实施。而其他相对容易实施造假的平台,或许也应该进一步升级自己的防范措施,减少流量造假的可能性,从而维护自身生态的健康发展。
网红与MCN机构在数据造假中的角色
在直播数据造假事件中,网红和MCN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大牌网红话语权较强,可以有特殊的抽成方式,如消费者仅将衣服加入购物车不论是否成交主播就能抽成,这就导致他们有找人刷单的动力。而MCN机构则是直播视频领域流量买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部分网红和MCN机构商业道德的缺失。他们没有考虑到造假行为对整个行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只顾及到自身的短期利益。
虚假流量的来源
虚假流量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来自专门从事刷单的廉价劳动力,这些人靠刷屏来获取微薄的报酬,为造假提供了人力支持。另一个更大的量来自机器程序。随着技术的发展,成熟的算法程序让机器人用户无孔不入。比如早期电商平台上的虚假成交是通过一台电脑不断切换账号去购买东西,这种方法虽然简陋但早期很难被防范。随着平台方面的监控升级,新的机器程序也不断做出改变以应对。
平台风控的疏漏与问题
在流量造假问题中,平台风控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平台存在漏洞,如数人点击数据无法造假,但对于点击者身份追踪成本高,这就成为造假者有机可乘之处。同时并不是每一家平台都愿意升级自己的风控,技术攻防战是刷单程序和互联网平台风控之间的博弈。一些平台在面临这样的对战时,表现得略有消极,这会致使自身数据的不真实性,最终伤害的是平台自身的信誉和发展。
你是否在看直播的时候也有过对数据真实性的疑惑?欢迎点赞、分享本文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