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发达,搜索情感咨询相关关键词,会出现大量号称能提供情感服务的账号。但这些账号背后,却是乱象横生,不少消费者因此踩坑。下面就来详细看看网络情感咨询存在的诸多问题。
百万粉账号揽客
在网络搜索中,有很多拥有百万粉丝以上的情感咨询账号。它们提供前任挽回、情感修复、第三者干预等全套服务。这些账号吸引了大量有情感困扰的人,营造出一种似乎能解决一切情感问题的氛围,让不少人在此找到了希望,以为能借此修复自己的感情。
这些账号凭借高粉丝量带来的信任,利用消费者渴望解决情感问题的急切心理,吸引他们关注自己的内容,从而为后续的商业变现做铺垫,很多消费者不知不觉就陷入了它们所营造的情感咨询陷阱之中。
评论诱导消费
在这些账号下方,充斥着“经过老师的辅导,我的感情现在很顺”“我的一对一咨询师太厉害了”这类评论,在这种评论氛围烘托下,许多消费者冲动下单,购买链接里的情感咨询服务。消费者在情绪急切、难以理性思考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这些看似真实的好评所误导。
实际上,这些评论真假难辨,可能存在刷好评的情况。消费者被诱导购买服务后,期望能解决自己的情感问题,可往往事与愿违,等到发现服务质量不佳时,可能已经陷入难以维权的困境。
博主多无资质
尽管打着“专业情感咨询”的幌子,很多博主其实并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资质。有些博主用专业或有亲和力的身份包装自己,像“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咨询师”“宝妈”“大学生军师”等,以此获取消费者信任。
北青报记者以潜在客户身份询问他们的专业资质,大多遭到避而不谈。无资质的博主却进行所谓的“情感咨询”,其给出的建议和指导往往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不仅无法解决消费者的问题,甚至可能让问题变得更糟。
收费标准模糊
北青报记者以咨询者身份询问部分情感博主收费标准与具体服务。一位消费者看到免费咨询便联系咨询师,结果对方称免费只提供概念笼统的“情感修复规划”。这反映出情感咨询收费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消费者在不明收费标准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消费陷阱。而且高额收费后得到的服务却不如预期,如很多消费者支付巨额费用后,往往只得到在线聊天,并非专业心理咨询或情感指导,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直播输出不良观念
观察多场情感咨询直播发现,一些主播以“心理咨询”或“情感咨询”名义做起情感生意,通过直播连麦、授课短视频等形式输出不良恋爱观。主播们不仅误导观众对情感的认知,还会让他们在实际情感生活中产生错误行为。
这些不良恋爱观的传播,破坏了良好的社会情感氛围;同时,主播宣称低成本做情感账号变现百万,且透露做主播无需资质,这也使得更多人涌入这个缺乏规范的领域,进一步加剧了情感咨询市场的混乱。
专家呼吁正规途径
资深心理学专家表示,心理学专业里不存在“情感咨询”分类,打着该旗号的几乎都是诈骗。近年来,网络“情感咨询诈骗”案件屡见不鲜,该类公司通过包装员工、虚假宣传等手段获取被害人信任。
专家提醒普通人遇到情感问题时可走正规渠道,比如前往所在街道、社区询问社会心理服务,鉴别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让机构提供咨询师的培训背景介绍等。只有选择正规渠道,才能真正解决情感问题。
大家在遇到情感问题时,是否会谨慎选择咨询途径?觉得本文有价值的话,不妨点赞并分享给更多被情感问题困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