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已成为第二大短视频平台,成绩看似非凡,然而它存在感薄弱且特色不明,未来之路是荆棘满布还是一片光明?
后来居上却没存在感
视频号在短短两年冲到4.5亿日活,超越快手变成第二大短视频平台,此成绩惊人。不过它的存在感实在微弱,直到西城男孩演唱会火爆朋友圈、引发全网讨论,它才有了点声响。很多人甚至都没留意过它的快速崛起。
仔细想来,上线两年它都面目模糊,没有那种一个视频火遍全网的创作者,头部视频号多是情感、时事等大众机构号,缺乏自身鲜明特性,就像隐藏在角落里的“高手”。
未对强敌形成冲击
虽说视频号发展迅猛,但对抖音、快手并没有明显冲击。抖音和快手的增长放缓是因为自身触及发展天花板,而非视频号“抢食”。这也能看出视频号虽有发展,可在竞争中威胁还不大
像抖音已经占据娱乐生活,快手也形成自己的用户群和内容生态,视频号想要撼动它们并非易事。要在这个市场争得更大份额,视频号还需寻找新突破口。
今年两大发展关键词
今年视频号关键词有“真人原创”“原子化”。平台想尽快孵化标杆内容创作者,有了标杆,就能为广大创作者树立榜样,吸引更多优质创作者进入。
“原子化”意味着视频号融入微信的工作流、生活流、社交流。它无处不在的同时也会更加“隐形”,成为助力微信数字生活全面视频化的帮手,这也是发展方向。
社交关系限制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过于紧密的关系链会限制内容流动。在视频号,社交推荐是主要分发方式,用户分享内容时总在意他人看法,难以毫无顾忌表达。
这导致很多“小众”创作者很难一夜爆红。相比其他平台那些创作者能迅速出圈,视频号里的优秀创作者想要走入大众视野困难重重,社交的“紧箍咒”束缚了内容发展。
与抖音发展路径相反
抖音从娱乐切入购物、本地生活等领域。短视频兴起让购物直播娱乐化,商家疯狂卷“表演”,就为吸引流量,抖音也越来越深入社会生活。
而视频号是“工具化内容”,用户使用工具习惯“用完即走”,企业却想用它黏住用户引入私域。两者发展路径就像反方向奔跑的人,都想占据用户更多时间和需求。
未来挑战与优势并存
未来视频号可能出现在品牌和用户交互各场景,用户有被内容骚扰风险,平台的管控和推送规则就很关键。官方对内容创作者的支持一直谨慎,“慢生长”模式在白热化竞争里或许难适应。
视频号优势是微信公号创作者和他们积累的社交资产。但有多少创作者能从文字转型视频,有多少求知型用户还在微信,这都是问题。未来它得解决这些难题。
你觉得视频号未来能成功确立自己的平台调性吗?不妨在评论区说说看法,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