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价营销的崛起
拼多多为吸引新用户与推动业务增长,“请人帮砍价”营销方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推动用户数量迅速增长,短时间内拼多多就积累了大量用户。然而,随着参与人数增多,影响力变大,也为不法分子创造了可乘之机。
不少人最初是被朋友拉进砍价群才接触拼多多,出于情面帮忙砍价,进而自己也尝试。看似能免费得商品或现金,实则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
诈骗事件频发
7月5日,臧女士在公司接到自称拼多多理赔中心电话,称她砍价买的物品快递丢失且不能补发。这其实就是典型诈骗,骗子还可能套取其更多信息。
8月7日,刘先生报警,他被陌生人拉进砍价群,说是互相砍价。这类砍价群很可能是诈骗温床,一旦用户放松警惕,信息就会泄露。
免费商品骗局
很多人消耗朋友圈友情砍价后,所谓免费商品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是伪劣产品。比如有人砍价得到的蓝牙耳机,没几天就失声,还是三无产品。
以每个用户推广成本1元算,商家用极低代价获取大量用户信息,让用户积累新用户来换取廉价商品,看似用户占了便宜,实则商家获利巨大。
现金红包陷阱
有人为新用户注册领红包取现下载拼多多,以为能轻松拿到百元红包。即使爹妈亲朋都助力,家里所有号全注册,最后可能也只是商家的手段。
尤其是到最后1分钱时,砍1元需要100个人助力,过程艰难,用户耗费大量精力让商家积累了更多用户。
理赔诈骗风险
有用户在拼多多商品没等来,却有客服称要理赔还赔偿10倍。按要求扫码输入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和密码,殊不知可能陷入骗局。
骗子能准确说出订单详细信息,说明信息存在泄露漏洞,这让用户的资金安全受到威胁。
反诈中心提醒
微信朋友圈的砍价活动已从营销衍化成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甚至成诈骗帮凶。诈骗活动页面会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电子银行账户安全和日常安宁都受影响。
反诈中心提示,面对类似砍价活动要保持警惕,勿轻易填个人信息,像银行卡信息、密码、验证码更不能填。你身边有人遭遇过拼多多砍价诈骗吗?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