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便说,短视频新人想获得平台推荐,粉丝基础和内容曝光太重要!可如今推广有正道,也有刷量邪路,到底咋回事?
新人推广困境
短视频新人在起步阶段犹如在迷雾中摸索。他们满心期待自己的内容能被大众看到,可现实却很残酷。没有粉丝基础,内容难以得到足够曝光,就像被埋没在无数作品中的一粒沙。以抖音为例,系统给每个作品分配的基础播放量只有0 - 200,在海量内容里这点量根本不够看。
很多新人创作者辛苦拍视频、做内容,结果却石沉大海。他们看着自己少得可怜的播放量、点赞数,满心惆怅。没有曝光,就没有机会让平台注意到,也就难进入更大的流量池,这让他们的创作之路走得格外艰难。
平台推荐机制
抖音等平台的推荐机制是内容传播的关键。平台会依据作品的点赞率、评论率、转发率等数据,来判断是否把内容推到下一个流量池。如果作品在初始流量池表现好,各项数据高,就会进入更大流量池,层层迭代,有机会成为热门。
例如一个搞笑短视频,在初始播放量时,点赞、评论多,平台就会认为它受欢迎,从而给予更多曝光。这是一种公平的机制,好内容能得到更多展现机会。对于创作者来说,了解这些数据指标很重要,专注做出优质内容,才能吸引更多关注。
兴趣推荐逻辑
当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主要采用兴趣推荐逻辑。用户平时点赞、观看的内容会被平台记录,然后根据用户喜好推送相关类型。比如一个用户经常看美食视频并点赞,平台就会多给他推美食相关内容。
创作者如果想收获粉丝,作品风格就得明确。围绕同一类型内容创作,能吸引目标粉丝。像美食博主拍各类美食制作,就能吸引美食爱好者。这样内容被推送给喜欢的用户,更易得到认可,加大了创作者流量变现可能。
官方推广工具
为帮助创作者推广,平台推出了官方工具,像快手的作品推广工具和抖音的Dou + 。创作者花点钱就能规定投放时长、播放量等数据,系统会把视频推荐给潜在兴趣用户。比如一个小商家,想宣传商品,通过Dou + 可以让商品视频被更多可能买的人看到。
和刷单不同,Dou + 会审核视频内容,它的目的是帮好内容“被更多人看见”。如果内容不好,就算有曝光也很难留住用户。这说明官方推广是在内容基础上锦上添花,劣质内容靠它也火不了。
刷量乱象存在
尽管刷量不正规,可它依旧存在。有些刷量卖家称,和官方推广比,买粉刷量带来的数据实打实,价格还便宜。虽然淘宝、闲鱼等屏蔽了“短视频刷量”关键词,但网上还是能搜到相关广告。
一些商家为冲数据,选择刷量。然而买粉买赞不能真正让内容传播,平台推荐机制也不会被这种行为左右。刷量的虚假繁荣就像泡沫,风一吹就破,不能给创作者带来实质性好处。
群控云控用途
群控、云控设备和系统原本用于QQ、微信,能实现群发、批量操作。现在它的用处变多了,不仅用于短视频刷量、运营,还用于客服运营、抢直播间红包,甚至在新闻阅读类app“薅羊毛”。
某公司云控软件销售人员给的功能介绍表显示,系统可进行养号、视频等管理。虽然这些设备有正常用途,但被不法分子用来刷量就变质了。这让行业生态变得复杂,也给平台监管带来挑战。
在这鱼龙混杂的短视频推广环境中,你觉得创作者应该依靠官方推广工具,还是冒着风险选择刷量?喜欢这篇分析,就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