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做书和小红书运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出版社搭建起自己的小红书平台,宣传图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和大家拆解下具体怎么做。
市场调研先行
做任何事情,前期调研都至关重要。要关注知名读书博主和编辑博主,分析拆解他们的主页与内容。以小红书上那些爆款读书博主为例,了解他们的人设定位和内容风格。例如某些博主擅长推悬疑类书籍,就分析其如何吸引悬疑爱好者受众,这些经验能指导出版社定位账号。
将调研的内容和编辑做书相类比,像市场调研、封面、题目、关键词、文案等方面,编辑做书时也需要思考。比如在选题会上策划书籍的时候要考虑市场需求,小红书账号也需要根据用户喜好规划内容。
上手实操不易
前期做足准备,以为可以顺风顺水开展,真正操作起来却远非如此。原本以为套用编辑做书的经验能轻松做出优秀小红书笔记,但实际困难重重。格式、遣词造句、吸引眼球的点都和做书风格不同。
实际做账号时需要花心思去琢磨如何突出书籍亮点,怎样让笔记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比如编辑做书时更注重内容质量和逻辑,而小红书笔记还需要简洁直白、有吸睛点,要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注意力,没有成熟的经验,很容易陷入困境。
爆款笔记诞生
在经历重重困难后,也许好运就会降临。一旦做出契合当下用户需求的笔记,立马就能得到回报。笔记发布后,获得大量“赞、藏、关注”,软件甚至会因为互动量太大而卡顿、闪退,这说明笔记成了“爆款”。
比如一篇分享出版行业相关公众号的笔记,会因为有价值的内容不断被人点赞、收藏。即使时间过去几个月,首页推荐机会减少,还是有用户因为搜索相关内容而看到。这就证明了满足用户需求的笔记有长久的生命力。
选题系统持续
就像套系丛书在图书市场更受欢迎一样,小红书的选题也需要有连贯性和可持续性。有系统的内容输出,能吸引和留住目标粉丝。比如一个聚焦文学类书籍的账号,每期围绕不同名著介绍,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被读者认可。
有系统性的选题能帮助账号立住人设。账号经常输出某一领域相关笔记,就会在用户心中形成专业形象。久而久之,关注者遇到该领域的问题就会想到这个账号,增强用户粘性。
强调利他属性
小红书作为“种草”平台,如今很多用户把它当搜索引擎用,所以笔记的利他性十分重要。像搜索图书出版流程、编辑工具书,或成为图书编辑的方法等,高质量的笔记都会被呈现出来。
用户更愿意关注能提供实用价值的笔记。比如一篇推荐童书译本的笔记,如果只展示书不提供译本好坏对比,就很难吸引家长关注。而详细对比不同译本优缺点就能更有效地引起家长注意。
独特视角输出
和多数读书博主直推书籍不同,从图书编辑角度出发的笔记更有特色。比如用“打工plog”“打工vlog” 记录一本书从策划到出版的全流程,能满足读者对出版行业的好奇,也能让他们更了解编辑日常工作。还会@出版社等官方账号,给读者提供更多关注途径。
这种独特视角为内容输出打开新思路,能够吸引更多读者。对读者来说,除了获得图书推荐信息,还能增长对出版行业的见识。这样的笔记让小红书账号不仅是图书宣传平台,更成为知识分享和行业交流的阵地。
如今小红书在图书推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版社搭建好自己的小红书平台,能极大提升图书宣传效果。大家觉得出版社的小红书账号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不妨点赞、分享文章,并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