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转”文章的泛滥
在网络社交中,我们时常能看到包含“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转疯了”“必转”等表述的文章。这类文章大量传播,从家长群到朋友群,无处不在。据观察,每天仅一个普通微信群就可能收到好几篇类似文章,很多人出于各种原因会选择转发。
这些文章看似只是希望大家帮忙扩散,实际目的多样。有的是为了增加文章阅读量,有的可能暗藏不良链接,诱导读者点击。它们依靠这种煽动性话语,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干扰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
微信平台的监控机制
微信为了维护健康的交流环境,对发布内容实行严格监控。一旦检测到与政策相关敏感词汇,发布者可能面临封号风险。这一举措旨在确保信息符合国家规定,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稳定。
微信依据“微信十条”,要求除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主体外,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由此可见,平台对信息发布管理严格,避免不实或违规时政信息误导公众。
敏感及低俗内容风险
发布反动我国我党的词汇、色情内容、不雅照片等敏感内容,是严重违反平台规定的行为,会被果断封号。这类内容严重危害社会公序良俗和国家安全,必须严肃处理。
低俗内容也是平台重点关注对象。虽然部分人对低俗内容感兴趣,但反感者也不在少数。若大量用户投诉含低俗内容的文章,发布者的账号很可能被封禁,因为此类内容会降低平台整体品质。
文章禁用宣传用语
在微信文章里,使用“国家XXX领导人推荐、国家XX机关推荐、国家XX机关专供、特供”等借国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名称进行宣传的用语,会导致公众号无法发送文章。这是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国家名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像“第一、中国第一、全网第一、排名第一、唯一”等极限用语,以及“史无前例、前无古人、永久、万能”等无法提供证明的虚假宣传词语,也不允许在文章中出现,以免造成夸大事实、欺骗消费者的情况。
疑似医疗用语风险
普通商品(不含特殊用途化妆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在宣传中使用疑似医疗用语,如“祖传、抑制、秘制”等虚假性词语,“纯天然、换肤、去除皱纹”等虚假性词意,“安全、无毒副作用、无效退款”等承诺性用语,都会带来问题。很多商家为了销量,在普通商品宣传里使用这些字眼,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消费者看到这些疑似医疗用语,往往会认为商品有治疗功效。但实际上这些商品大多不具备相应功能,使用此类用语属于违规宣传,可能面临平台处罚。
直播间的用词禁忌
在各平台直播间,也有诸多用词禁忌。比如与“最”有关的词汇,如“最、最佳、最具”等,以及与“一”有关的表述,如“中国第一、全网第一”等,使用这些词会因极限夸张违反规定。
同时,像“国家XXX领导人/机关推荐、质量免检、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等表示权威性的禁忌词,“王牌、领袖品牌、世界领先”等表示品牌地位的相关词语,“绝无仅有、史无前例、万能、100%”等表示绝对、极限且无法考证的词语,“点击领奖、恭喜获奖、全民免单”等涉嫌欺诈消费者的表述,都不能在直播间出现。
你在网络上遇到过因用词违规而被处理的情况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觉得文章有用就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