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马特曾经是备受争议的群体,在艺术圈看来土气又不伦不类。但其实这个群体背后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
杀马特的兴起与罗福兴
在早期,杀马特是个独特的存在,被看作不伦不类。李一凡寻找许久无果后终于看到了罗福兴。罗福兴在杀马特群体里起着关键作用,他成了许多想出名的杀马特的希望。很多渴望走红的杀马特来找他。他利用自己在杀马特群体中的号召力开展收费业务,他的影响力超乎想象。这表明在那个时候,杀马特群体希望能找到出头的机会,他们对罗福兴抱有很大期待。
而李一凡最初并没有重视罗福兴,直到后来朋友的提议。这说明罗福兴在杀马特中的知名度并没有一开始就传播很广,还是有很多人对他不了解。
拍摄杀马特的困难
杀马特对于外人有着本能的不信任。李一凡他们想让杀马特参与拍摄,只能靠着罗福兴这种“自己人”来让杀马特减少抵触。因为他们有着诸多不安,可能打工经历里地受骗较多,让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哪怕是像“不要押金”“日赚千元”这种在旁人看来是骗子套路的宣传,对他们却很有吸引力。这反映出他们打工生活的困苦和艰难,被克扣押金是经常发生的事。
这也为拍摄增添了很大的阻碍,如果不是罗福兴从中协调,很难想象能有杀马特愿意参与拍摄。毕竟他们对陌生人都持怀疑态度。
短视频与展览
李一凡弄来400台手机装着杀马特的短视频,这成为展览重要部分。这些短视频包含着杀马特的记忆与故事。这足以看出李一凡对于杀马特文化留存有着很大的决心。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杀马特的真实情况,让更多人看到被外界小瞧的杀马特群体其实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他努力去把这个群体的样子呈现出来,这在杀马特文化传播上有着积极意义。因为在大众的印象里杀马特就是奇怪造型,他们真实的一面没被人了解。
杀马特与城乡差距
杀马特大多是从乡村到城市打工的90、00后。他们的出现让李一凡弥补了之前缺失的部分认知。很多杀马特在城市的打工生活非常单调乏味。比如那个杀马特女孩除了买卫生巾都不出厂。他们采访往往都在晚上10点之后进行,意味着他们一天的打工很漫长又辛苦。
这体现出城乡差距带来的一种现状,从乡村到城市的他们没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只能在打工中迷茫地度过。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更多温暖,只能通过杀马特群体内部互相慰藉。
杀马特的情感世界
杀马特群体内部有很纯粹的情感,就像他们互称兄弟姐妹。贵州的影儿13岁就开始打工,她在杀马特群体里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兄弟情。广西的Lisa对婚纱照都有独特的想法,这表明杀马特不仅仅是外表独特,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渴望归属,在工厂生活中的那种压抑下,杀马特群体内部的相聚和交流是他们心灵的慰藉。他们的憧憬也反映出内心的期望。
外界对杀马特的态度
外界对杀马特的态度一直不太友好,就像那次电视访谈,主持人说“幼稚”直接让罗福兴离场。这表明外界很多人并没有真正了解杀马特的世界,就轻易下定义。杀马特们出门首先想到进厂打工,这是他们的无奈选择。在很多大众眼里杀马特是另类的,但其实他们也是在城市里努力求生存的一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