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50元提现活动总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这其中助力人数不固定就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和热议。我们满心期待地参与活动,却发现需要很多人的助力,这当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营销本质
拼多多的这种提现活动就是一种精明的营销手段。它主要目的就是拉新和留存用户。拼多多是一个新兴的电商平台,在电商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用户群。这个平台锁定的用户群体很大一部分是对价格非常敏感的人群。通过这种提现活动,诱导用户主动邀请他人助力,就可能把用户的社交圈里更多人转化为拼多多平台的潜在用户。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商业逻辑,只是单纯看到可以轻松拿到钱。比如在三四线城市,一些家庭主妇看到提现活动,会热情地向身边人推荐。
这种营销手段还能增加用户粘性。当用户参与到提现活动中,他们会为了达成提现目标,花时间去各个群里找人助力。这期间越是接近提现目标,就越不舍得放弃。像我身边一位朋友,为了50元提现,不断在朋友圈、微信群发消息求助力,不知不觉就增加了他在平台的停留时间和登录频率。
金额与助力人数
50元提现可不是个小数目。比较于其他几块钱的小提现,需要的助力人数自然大幅上升。50元在一些人眼中可能是一天的饭钱或者是可以买件小物品的钱。从拼多多的角度讲,这是一笔有吸引力的金额,如果轻易就让用户拿走,就达不到他们想要的营销效果了。拿过拼多多小金额提现的人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几块钱的提现相对容易,找人助力速度就很快,但一涉及到50元提现,明显助力人数要求增多。
新用户或者长期未使用的老用户助力作用大。拼多多会利用这种差别鼓励现有用户拉新和召回老用户。例如我有个同学,他的账号许久未登录拼多多,他帮人助力后,那个人的提现进度条像飞一样增长。而经常参与此类活动的老用户助力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了从更多新渠道引入用户。
时间因素的影响
特殊时间节点,拼多多会调整提现难度。像双十一、618这种电商狂欢节。双十一大家都知道是购物的高峰期,各大电商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用户。拼多多就会在这个时间段通过调整50元提现助力人数之类的规则,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举例来说,平时可能50人助力就能提现50元,到了双十一或许就变成70人。因为这个时间段平台流量大,竞争激烈,拼多多想让更多人活跃在自己的平台,制造热热闹闹的购物氛围。
普通日子和比较平淡的销售期,拼多多的政策又有所不同。相对来讲提现的助力人数可能会稳定一些,但也不会过少,还是维持在一个能让平台获利的水平上。
平台对于哪些助力有效有着严格规定。拼多多要防止作弊行为,保护活动的公平性。就像有的不良用户可能会利用技术手段弄假的助力,平台如果不加以管控,正常参与的用户会心生不满。平台会按照自身制定的规则筛选有效助力,这就可能导致用户想象中的助力人数和实际需要的有差距。假如有5个人帮你助力,但只有3个人的助力符合平台规定,那么你提现所需要的总助力人数就变相增加了。
平台可能会从自身盈利和用户留存的角度,阶段性修改政策。什么时候放宽一些或者收紧一些都是由平台背后的算法和大的战略决定的。普通用户只能根据新政策调整自己的助力邀请策略。
用户行为模式影响
那些善于利用社交资源的用户,在助力活动中就有优势。比如一些人缘特别好、社交圈广的人。他们在公司里朋友众多,在社交群里也是活跃分子。这种人发出助力邀请后,很快就能召集到很多人帮忙助力。相反像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社交圈比较小的用户,邀请助力都很难凑够人数。而且不同地区用户也有差异,像大城市里工作忙碌的人,有时候都懒得去帮别人助力或者求助力,但是小县城、农村的人可能更乐意互相帮助来提现。
有的用户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了平台助力的一些规律。就会开始有选择性地邀请助力者,而不是盲目拉人。比如他们先筛选出符合新用户或者长时间未活跃老用户特征的人去邀请助力。
理性对待
用户要冷静看待提现活动。不能被50元冲昏头脑。有很多人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找助力上,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如有人为了找助力而耽误了工作,被老板批评。由于拼多多这个活动没有一个稳定的确切的助力人数要求,很可能花费了大量精力后仍然得不到结果。
要学会寻找平衡,在享受平台优惠和乐趣的同时不被捆绑。尝试提现是可以的,但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当发现助力人数遥遥无期的时候就该果断放弃。同时要警惕隐私等方面的风险,有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助力的名义骗取个人信息。
你有没有参加过拼多多50元提现活动?你觉得这个活动值得我们花费这么多精力去争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