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游戏外挂黑产日益泛滥,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腾讯守护者计划举办的沙龙为我们揭示了背后诸多惊人内幕。
游戏外挂的违规功能
外挂软件开发者为了盈利,开发出的外挂具备诸多违反游戏规则的功能。就拿英雄联盟举例,“咸鸭蛋”“撸博士”这些外挂软件居然能够自动走砍、自动补刀、自动躲避,而“云顶棋博士”软件针对“云顶之弈”模式,具备记牌器、自动拿牌、敌方分析等功能。这些功能严重破坏了游戏的公平性。正常玩家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掌握的游戏技巧,外挂使用者却可以轻松借助外挂达成,这让许多认真玩游戏的玩家十分气愤。在一些游戏场景中,使用外挂的玩家对那些老实游戏的玩家形成了碾压态势。
目前市面上这类外挂在不断增加。因为不少人被利益驱使,只想着利用外挂不劳而获,完全不顾游戏的公平竞技环境。
巨大的销售规模
我国游戏外挂黑产的销售规模大得惊人。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经过估算,每年实际销售规模已超20亿元。这背后是众多外挂团队在利益的驱动下活跃起来。特别是在看到外挂贩卖能够带来巨额财富后,更多人想要涉足这个黑暗产业。当在一些网络交易平台或者地下渠道看到外挂随便叫卖时,简直让人震惊。这么庞大的销售额不仅代表着外挂的泛滥程度,也反映出背后黑色产业链条的成熟程度。
这种大规模的销售最终损害的还是广大游戏玩家的利益,无论是从游戏体验还是从游戏环境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外挂泛滥的原因
外挂泛滥并非毫无缘由。除了高收益的刺激,其软件开发的工业化降低了入行门槛,以前要花费三到六年学习才能掌握的外挂开发技术,现在三到六个月就能速成。并且其分销体系成熟,销售方便。很多缺乏规制的广告在一定程度上还助推了外挂软件的消费。比如在一些小型网站或者游戏论坛里,常常有外挂的隐晦广告存在。再加上一些技术达人将外挂核心功能工具化,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外挂制作当中来。这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让外挂黑产越发壮大。
想要阻止外挂的泛滥,光打击销售还不行,必须要从源头入手,打击外挂的制作环节,并且管制那些推波助澜的广告等。
制售外挂的法律风险
制售外挂软件是有很大的法律风险的。制售者可能涉嫌触犯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罪或侵犯著作权罪等。并且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剑网2020”专项行动中明确要打击外挂等侵权盗版行为。那些为外挂软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运营、支付结算、网站搭建等业务的也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人铤而走险,这无疑是在法律边缘的疯狂试探。
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也要注意依据合法证据来定罪,要规范鉴定流程,这样才能准确打击制售外挂的违法者。
公安机关的办案难点
公安机关在侦办游戏外挂类案件时困难重重。在证据方面,游戏外挂软件分析需要很高的专业能力,部分办案单位和司法鉴定机构不具备相应的能力。而且网络游戏及其外挂的更新速度极快,不同执法部门对于外挂的认定很难达成一致。这就容易导致办案的延误和犯罪分子的逍遥法外。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执法部门的技术能力,建立统一的鉴定标准,这样才能在打击外挂案件上更有效率。
对于外挂使用者的监管
目前法律法规对于外挂使用者并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虽然平台会和玩家签订用户协议,如果玩家使用外挂造成游戏服务商损失,游戏服务商可通过民事手段起诉。但是这种监管力度对于外挂使用者来说远远不够。很多玩家抱着侥幸心理使用外挂,觉得不会受到法律制裁。
那么这种只约束游戏商而不约束玩家的情况是否应该被改变?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希望各位读者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想法,也欢迎大家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