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自诞生起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才成为如今这样庞大的短视频平台,它的发展中有不少值得探讨的点。
原始积累的方式
快手最初作为工具类应用,借助微博、人人网等社区来积累用户。这种以社区为场景的方式在当时网络环境下是较为聪明的选择。在人人网活跃的时期,很多用户会将自己在不同应用上有趣的应用成果进行分享。正是看到了社区活跃用户的潜力,快手才选择这样的场景进行原始用户积累。而创始人程一笑的产品思维也非常独特,“不转发”“只要用户发一个内容,就为你展示出来”遵循着一种平等的逻辑,它没有像其他平台那样强化头部效应,让每个用户的内容都有机会被看到,这在早期吸引了不少忠实用户。
在这种平等展示的逻辑下,快手吸引的用户类型非常多样化。无论是生活在都市的年轻人,还是偏远山区想要分享自己生活的人,都因为这种模式而乐于使用快手,这也为它的用户生态奠定了一种多元性的基础。
转型为短视频社交
快手上线的V3.40版本强制转型,毫无征兆地将“社区”作为主要功能。之后持续改进,V3.X系列版本不断丰富功能。比如V3.40加入“发现”板块,在V3.48有了“同城”板块,V3.94上线“关注”板块,还丰富了像“附近的人”“拉黑”等功能。这样8个月的迭代与运营是卓有成效的。2013年10月,快手终于摆脱工具化制约迈向短视频社交,用户量和活跃时长大幅提升。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规划和快速迭代的结果。
2014年春算法上线也是一大转折点,随着算法的优化,快手的下载量斜率陡峭上升。到同年7月日活用户突破百万,这数据见证了它的转型成功。从那个时候起,快手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交力量。许多用户开始习惯在快手上分享生活瞬间,大量草根创作者涌现,像一些民间手艺人开始在平台上传展示自己手艺的短视频,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商业变现之路
2016年4月快手上线直播功能,这一举措意义深远。YY主播开始“兼职”到快手上,他们算是快手早期在直播领域的关键力量。这些头部主播带来了流量,也为快手在直播和带货领域的变现奠定了基础。有数据显示,部分头部主播的直播带货销售额能达到数千万元级别。并且,快手的广告形式如信息流广告、作品推广等产品在短视频变现中已经成熟,社交生态产品“快接单”等也连接起了广告主和创作者。这种商业模式的逐渐形成,让更多人看到快手不仅是娱乐平台,更在商业层面极具潜力。
对于很多小商家来说,快手给了他们低成本获得流量的机会。比如一些农村的农产品商家,通过快手直播和短视频推广自己的产品,增加了收入。
版本升级与影响
9.3快手8.0上线,官方称这是自2014年转型以来产品与品牌最大规模的升级。每一次版本升级对于快手来说都像是一次重生,不断在界面优化、功能改进等方面下功夫。例如这次新版本在用户界面交互性上有了新的提升,让用户操作起来更为流畅便捷。这一升级吸引了更多新用户,同时也留住了不少老用户。
从老用户的反馈来看,他们觉得新版本功能更强大、更加简洁易用。新功能的加入也让不同需求的用户在快手找到了更好的使用体验,比如对视频创作者来说,视频剪辑和发布更加便利。
自身的特点与竞品的区别
快手在中国短视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它的性别比例方面,男性占比59%,女性占41%,和抖音相比性别比例差异较明显。而且快手支持5分钟长视频拍摄,这对于想要深度表达内容的创作者来说更加友好。而快手快闪界面与抖音影集模板分类关键词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二者价值观的区别。
快手界面对于新用户来说可能更注重原创内容的展示逻辑,抖音的界面则更强调热门和潮流趋势内容的推荐。这种区别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习惯,比如一些想要单纯记录生活的用户会觉得快手更加适合。
未来的前景
中国的短视频行业在4G普及、5G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扩大覆盖用户规模。快手短视频碎片化、趣味化的特点符合营销趋势。直播电商在短视频领域的应用加深也让快手的发展前景广阔。它既是用户分享生活、社交娱乐的地方,也是商家营销推广的重要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快手还有可能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到短视频领域后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你是否看好快手在未来短视频发展中的表现?希望你能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