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直播带货成为热门话题,但能像杨宁这样做出突出成绩的却不多见。她从为帮助蒜农开始涉足电商,到现在销售额超百万,其中经历值得探寻。
从机关到电商学徒
大学毕业后,杨宁进了政府部门工作。但她不甘于平淡,看到蒜农的困难后,毅然离开机关。那时她是旧州人,深知大蒜对农民的意义重大。她在淘宝网注册,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电商路。2018年期间靠淘宝平台销售了500多吨洱源大蒜,收入达1200多万。这个数据反映出她当时正确决策的成果。这中间肯定有很多艰辛,但她选择去做了电商学徒,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经验。
走到电商这条路,杨宁也是带着对乡土的情怀。为了不使大蒜烂在地里,她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这是对乡亲的责任感促使她去行动。
直播多样化场景
杨宁的直播地点很丰富。大多数时间在院心里直播,有时到莴笋地里,有时进入厨房直播做菜。这样全方位的直播目的在于向全国各地网友展示洱源白族饮食。她想让粉丝看到洱源农产品生产的全貌,让全国观众感受到洱源的特色。这种直播场景的切换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对于观众来说,在院里可以看到农产品的初步处理,在地里能看到生长环境,在厨房能看到食材变成美食的过程,这样的直播无疑是吸引眼球的,也体现出杨宁的用心。
对质量的重视
发芽的马铃薯事件给杨宁敲响了警钟。山区群众家里2.6吨马铃薯滞销,杨宁买下后发现发芽,她不再退货也不售卖,而是用来喂猪。这件事促使她动员丈夫到旧州村一起创业,专门管控产品质量。凡销售的产品必须实地查看并出具鉴定证书。
在电商竞争中,保证产品质量是根本。杨宁意识到这点后能够及时改进,这也为她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显示出她在业务经营上的智慧,不只为短期利益,而是着眼长远。
与村民的互动互推
杨宁在创业过程中与村民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之前村民把她推到电商路上去,现在她也在努力回馈村民。像前几天旧州村李国伟和右所镇的农户找她带货甜玉米,她欣然答应。村民也慢慢接受网络销售,甚至主动参与。比如苏光武的媳妇自己拍视频让杨宁放到快手播出,还能大方地在直播中推销自家莴笋。
这种互相推动的模式让乡村经济充满了活力。杨宁不只是为自己赚钱,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让村民对这个新生事物从抵触到参与。
杨宁的梦想与规划
当被问到梦想时,杨宁想要租更大更宽敞的办公场所,规范办公和销售流程。她还准备注册商标、建立产品基地、招收员工、增开网络店铺,在抖音开直播带货等。这些规划体现她想把电商业务做大做强的决心。她知道自己不能一直小打小闹,要有更大的目标才能走得更远。
目前她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向着梦想和规划稳步前行。这对于年轻人创业来说是一种激励,同时也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蓝本。
成功的商业成绩
一个不到30岁的女孩,带着8个人单卖莴笋,100来天销售收入过百万。这是一个很亮眼的数据。她的成功不是偶然,是通过不断的探索、犯错、纠正、学习所获得的。杨宁从单一的大蒜售卖到多元化的农产品销售,业务不断拓展。
她的事例告诉很多人,在农村有很多资源等待挖掘。只要有想法,敢于尝试并且关注好每一个环节,就能获得成功。
你是否也想在自己的家乡开启类似的创业之路?希望大家能积极评论互动,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