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商业营销领域,直播带货成为热门趋势,而广电媒体的加入带来了不少看点与变革。他们凭借主流媒体公信力和丰富经验在直播带货领域站稳脚跟,还衍生出诸多值得探讨的模式。
广电传统直播带货模式
广电传统的直播带货模式主要是利用主播售卖本土产品,并在各大媒体平台同步直播。这种模式依托广电主持人和其本身公信力,具有独特优势。比如一些本土特色产品,在当地广电的推广下,能快速被当地观众知晓。并且,利用传统电视购物经验,在产品选择、价格谈判、售后保障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熟体系。这一模式在稳定中求发展,挖掘着本土市场的无限可能。在很多中小城市,当地的广电机构通过这种模式,逐渐将一些小众品牌推向大众视野。
这一模式也面临挑战,在网络直播带货的冲击下,需要吸收新元素。像传统的宣传话术可能稍显生硬,需要向更亲和的网络流行话术转化,而且单纯的本土推广可能上限较低,不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王牌节目中的直播带货环节
很多卫视在自家王牌节目中加入直播带货环节。像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在节目中有这样的环节,就能够借助节目积累的高人气和话题度。节目的粉丝本身就是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不但对节目本身的热度有一个维持或者提升作用,对带动销售也有很大助力。2020年6月14日《奔跑吧》携手国美直播创佳绩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的做法也能增加节目与受众的互动性。
但是,这一模式能否长期有效存在问题。如果直播带货环节与节目内容衔接不流畅,就容易变成突兀的广告植入,让观众产生反感。而且如何平衡节目娱乐性和带货商业性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直接打造带货综艺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直接打造带货综艺趋势明显,像北京卫视《我在颐和园等你》等。这种综艺独具特色,它能将产品融入综艺场景。观众在看综艺的同时接受产品信息。比起单纯的广告,接受度更高。例如在综艺里展示产品实际使用场景等。
同时,这种综艺也要面临内容创作的压力。如果过于侧重带货,综艺性不足,内容枯燥单调,不能吸引观众,那就无法达到带货目的,失败率很高。
与电商平台购物节结合打造带货综艺晚会
与电商平台购物节结合是较早就有的模式,2020年6.18期间更是盛大。各大卫视像湖南卫视等都有实践。这种结合能利用双方资源。观众因为电商平台优惠被吸引,又因为节目娱乐性停留。在节目里可以加入抽奖环节等增加趣味性,如江苏卫视与天猫合作的做法。
然而,要达到双方共赢很难。电商平台对销售效果有要求,电视台要考虑节目口碑。如果协调不好利益关系,这种合作难以持续。
综艺节目自带带货潜质
热门综艺本身就有带货潜质,像《奔跑吧》《王牌对王牌》等,它们人气高,观众基数庞大。通过明星主持人与产品巧妙联动,能引导观众消费认知的改变。比如主持人的推荐,其他嘉宾使用产品的画面等都可以影响观众。
但是,这种潜质并不是一定会转化为实际购买力。如果产品与节目的契合度不高,或者在播出时没有把握好展示节奏,都会影响最终的销售成果。
明星与电商直播新动态
2020年下半年带货直播综艺化很明显,明星转战电商直播,薇娅、李佳琦加盟综艺。这是双方资源的互相利用。明星带给电商更多流量,电商直播为明星提供新舞台。不过明星也要面临职业转型的挑战,电商直播节奏与传统综艺节奏不同,明星需要适应和学习。
大家如何看待广电媒体在直播带货领域的这些模式发展,你觉得未来会朝着什么方向进一步创新?希望可以一起评论讨论,也欢迎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