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总经理季山表示闲鱼将坚定走交易和社区双轮驱动的模式升级。这无疑是个有价值的点。随着掌舵人的变更等,闲鱼发展出现诸多变化,值得深入探究。
闲鱼的模式转型背景
随着掌舵人的变更,闲鱼的社区属性在淡化。曾经第二代掌舵人陈镭接手后就启动了帮扶华强北计划,将平台定位为“C2X”。这里明确体现了在不同领导人带领下的战略方向转移。这一转移有着现实的考虑,与市场发展以及平台的长远规划相关。同时,在闲鱼发展过程中,C端用户一直是核心,但随着规模扩大,职业化卖家涌入冲击C2C模式,这也促使平台不断调整。
不管怎样,这些转变都是适应市场变化作出的尝试,像现在社会的二手交易需求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很多人都有闲置物品需要处理或者购买,这推动着闲鱼探索更合适的发展道路。
服务商与中小商家的涌入对闲鱼的影响
由于一些策略调整,越来越多的服务商、B端的中小商家开始涌入闲鱼。像游戏卡牌代理商杰奎就有很好的体验,他在闲鱼的复购率是其他渠道的3 - 5倍。这体现出闲鱼对B端商家的商业潜力。但是这种涌入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可能会改变平台原本的氛围和生态,让很多原本以C2C为主的用户体验发生改变,一些用户反映商品搜索界面出现更多商家商品推荐,影响到了纯粹的二手C2C交易体验。
社区属性的淡化及其重要性
曾经社区是闲鱼很大的优势,可是现在社区属性被一再淡化。很多商家却依然看重社区的用户黏性价值。从侧面反映出闲鱼社区如果得以好好利用,可以为平台带来更多价值。比如商家可以通过社区互动更好地推广产品。而现在逐渐淡化社区属性,可能会失去这个提升用户黏性的法宝。其实其他平台利用社区发展得很不错,比如在某些国外的二手交易平台,社区的互动大大增加了用户间的信任和平台的活跃度。
用户核心定位的矛盾点
季山虽坚称以C端用户为核心,但实际情况却随着平台发展产生矛盾。越来越多职业化卖家涌入使得平台的C2C模式受冲击。而且在新推出板块中,比如社区板块“会玩”也包含to B属性。这表明在实际运营中,商业利益与用户初始定位有了冲突。例如在实际交易中,C端用户想要便宜买到二手物品,但B端基于盈利可能会抬高价格,这让C端用户与B端产生矛盾,影响了平台平衡。
闲鱼商业模式的探索
闲鱼不希望通过抽佣盈利,季山希望通过增值服务收费。这和国外很多二手电商平台不同,国外多靠平台抽佣。不过在阿里拆分后,闲鱼面临盈利压力。虽然流量变现是一个环节,但目前还是要更看重用户增长。然而在集团对盈利要求更高的时候,闲鱼试错时间减少,如何盈利成为难题。比如要构建增值服务,哪些服务用户愿意付费,怎么寻找到合适的盈利点,这都是摆在闲鱼面前的问题。
闲鱼面临的竞争环境
二手市场越来越大,竞争也愈发激烈,除了已有的二手交易平台竞争,短视频和社交软件也加入竞争。庄帅提到闲鱼不能只关注C端建设,也要服务好多元化卖家。例如一些短视频平台拥有庞大流量,可直接将二手物品通过视频等形式售卖;社交软件也可以在群组里进行二手交易分享。闲鱼若想发展,就得在竞争中找到差异化,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你认为闲鱼要如何在兼顾盈利和用户体验的同时保持竞争力?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