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游戏市场,版号是游戏合法公开发行的重要依据。近日却曝出地方办案机关为腾讯无合法版号的游戏,在全国跨20省抓捕141人的事件,这到底是正常执法还是另有隐情?其中疑点重重。
游戏无版号不合规
一款游戏若没有合法版号就不应该公开发行运营。腾讯这款游戏一直处于没有版号这种不合规状态,按常理它是不具备公开市场行为的资格的。这不仅违反相关规定,也对整个游戏市场秩序有不良影响,而这样一款本不应公开发行的游戏却获得办案机关如此大力度的保护。
这一现象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利益关系在驱使?毕竟在市场上应该人人遵守规则,如果腾讯被特殊对待,那对于其他游戏公司着实不公平。
办案警力大调动
为了这样一款不合法的游戏,地方办案机关调集大批警力全国范围跨省执法。跨20省抓捕141人,这是极大的警力投入。可这对于一款无合法版号的游戏来说合适吗?出动如此大规模的警力理应是对待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更加紧急的案子。
从公共资源合理配置角度来说,如果是为了腾讯某个未合规游戏,却占用这么多警力资源,那些真正需要及时被处理的案件的资源是否会被挤压。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这背后的执法动机是否单纯。
工商信息询问的疑惑
在工商注册信息询问上,地方办案民警远赴北京,并坚持问询公司创始人和法人代表。仅仅是一般性的工商注册信息,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必要非要找到公司创始人和法人代表进行问询。这种做法在众多工商信息询问中是比较少见的。
更何况还全程采用执法仪录像,这看起来更像是在制造出一种正式和严肃的表象,更加印证了这里面可能存在的不合理性。
腾讯的舆论输出能力
2019年3月腾讯官网的职位发布,要求将公司突出能力以内参和调研报告形式输出给甲方高层,以便形成于公司有利的“高层话语权”。这表明腾讯有意在制造舆论,在背后可能在通过舆论操控一些事情。
这对于大众来说是一种潜在的信息操控行为,当腾讯的这种舆论宣传和控制产生作用时,公众可能被误导,就连执法等情况或许也可能被舆论所干扰。
不实内参的背后
驻地方某报记者站站长撰写的内参有很大的问题。在内参里掩盖大量关键事实,并且结合“打黑除恶”背景,将“批评腾讯”的幕后操作者定性为“网络黑恶势力”。而且此媒体还有一位处级干部入职腾讯,有着明显的利益关联。
就这么一份通过掩盖事实得来的内参,竟然能够被用来干涉刑事案件,这严重违背了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也给案件走向带来了不良影响,损害了司法公正,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真实性的判断。
腾讯会员相关乱象
这里提到的腾讯会员充值问题也是一片乱象。比如在淘宝找充值费率低的产品、利用各种奇怪的规则开通会员,不同的开通方式价格不一,来源渠道复杂。而且像用卡蒙刷会员这样不正规的手段似乎也很常见。
这种会员充值的乱象既反映出腾讯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可能也涉及消费欺诈等问题,让消费者在面对众多优惠策略时晕头转向,难以做出正确选择。
大家怎么看待这种游戏无版号背后执法机关大动作与腾讯涉及的种种乱象?希望大家可以点赞、分享文章并且发表你们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