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往往需要一些亮点或者痛点来抓住眼球。在商业领域中,存在着无数的机遇像宝藏一样等待被发掘,同时也有诸多挑战如暗礁在潜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商业赛道中的一些新动态。
个人IP与复购率
个人IP在商业运作里可是一个宝藏。我以前负责的项目就有深切体会,那些噱头往往存在周期,可围绕个人IP做复购就不一样了。像我7年前结识的一些朋友,他们能达到40% - 50%的复购率,并且7年后还在持续,经营得很轻松。这说明在合适的策略下,个人IP的潜力很大。当个人品牌被受众认可,客户愿意再次购买相关产品或服务,这种忠诚度能为商家带来稳定的收益。
从另一个角度看,想要实现这么高的复购率并不是偶然。这需要精心维护个人形象,不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只有这样客户才会持续买单。
品牌与IP结合
品牌与IP的结合是当前的大趋势。有个带“苏”字的品牌想与苏州博物馆做IP结合。这种结合可不是简单的联名,它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红利。把品牌的商品特性和IP的文化底蕴或者形象特色相结合,可以吸引更多客户。通过IP的影响力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同时借助品牌的产品开发和营销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对IP进行推广,两者互利共赢。
而且从市场的多个例子来看,那些成功的IP结合品牌产品,在推出后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关注,市场份额提升显著,所以不少商家都在努力寻求合适的IP进行合作。
东南亚市场探秘
东南亚市场值得深入研究。日用品亿级卖家流星叔分享,他们去年10月去考察了东南亚市场。东南亚不仅线上市场有潜力,线下更是重点。许多类目产品在东南亚尚处于空白。比如说洗脸巾,在国内5年前就普及了,在东南亚现在基本是零。而泰国的情况更特别,国内卷到15元的漱口水喷雾在泰国能卖到50元,泰国消费者还能接受这个初始价格。这给国内商家提供了肥沃的商业土壤。
深入进去看,国内商家进入东南亚市场在产品定价和品类选择上就有很多优势。国内竞争激烈的品类可以在东南亚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加上地域相近文化相通等因素,拓展东南亚市场存在很大的可行性。
中国供应链在东南亚的模式
关于日韩产品,中国供应链在东南亚做销售形成的模式非常厉害。阿辉深有感触,感觉这种一条龙服务的模式可操作性很强并且发展空间巨大。在这个模式下,中国利用自身供应链优势,给东南亚供应日韩风格或者类似的产品。这可是利用了多方面优势整合而成的模式。
从现实的商业运作角度来看,这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长处,针对东南亚消费者对日韩产品的喜好,有效避开东南亚本土的一些生产劣势,所以前景令人期待。
中老年赛道的情况
中老年赛道是当下的热门关注项目。阿豪提到以前微商项目生命周期大概6个月,而这个中老年赛道虽然是赚快钱的好机会,但生命周期还有待观察。这个赛道商家有线下门店,与中老年消费者粘性很强,中老年群体消费观念尚未成熟。现在直播缺货其实缺的就是这个赛道的货,而随着老龄化加剧,受众不断增多,存在巨大机会。像年轻人可能会花99元购买适合中老年的产品。
再看电商平台推广方面,如果能大力推广这类产品,受众可能会超乎想象。因为这个群体人数庞大,而且目前在电商平台上针对这个群体的产品供给还存在不足。
其他商业动态
在商业领域还有一些动态值得关注。老肥说有些寺庙靠电商运作能有几个亿的营收。老邢提到微信小店的商品送礼物功能,像瑞幸单日就能送出1万单,这数据很可观。短视频投流在居家用品类在快手和抖音投产比为1:2.5很难赚钱的情况。还有适合中老年产品的品牌崛起模式,去年200多个年销售额过亿的达人,今年预计还会翻倍,而且合作比较容易。像有的商家三个直播间的不同表现,这些都在提示我们商业环境是多元而且多变的。
作为读者的你,是否已经发现了身边潜藏的商业机会?欢迎留言讨论,并点赞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