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开启商业化已有十年,在此期间广告业务成核心营收源。这看似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危机点,像是多元化业务拓展不顺、新业务无明显水花等,都值得深入探讨。
广告业务的兴衰转变
微博商业化的这十年,广告业务的营收占比长期超85%。早期更多依赖中小品牌广告主,2014年起拉拢大客户。但中小客户流失,像很多中小品牌逐渐离开。这背后短视频兴起是主因,以数据为例,短视频广告收入持续增长。新客户虽有开拓,但在广告技术上微博却未跟上,仍依赖传统流量运营模式。
如今广告市场进入精准推荐算法时代,微博却缺乏研发投入,导致精准推荐能力弱。面对衰退,微博开拓汽车、奢侈品、游戏等行业的广告业务,想弥补颓势。
电商业务的曲折历程
微博进入电商领域长达十年,期间不断有大动作。刚涉足时抱阿里大腿,合作三年,2016年即将结束合作时,电商营收不增反降。这显示出微博电商策略的失败。今年微博想做闭环电商并参与双十一大战,可前面的失败多少让人担忧其前景。微博由起初的重视电商到后来不再力推,这反映出其电商业务面临诸多挑战的状况。
用户构成下的广告潜力
微博有用户年轻、覆盖面广和热点多的优势。这些让它成为消费品牌宣传阵地,吸引众多广告主。然而其内容产品总靠明星引流,在内容生态建设方面,忽视持续吸引创作者。年轻用户不断更迭兴趣,可能导致过去依赖明星带来的流量不稳定,进而影响广告价值。
短视频冲击与用户粘性
短视频平台崛起冲击微博广告业务。短视频靠极强的用户粘性,逐渐拉走微博的广告主,广告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微博老的广告客户特别是中小品牌转向短视频。而微博新业务难以拴住这些客户,用户在微博更多关注热点,对新业务兴趣不高。
付费增值服务的衰减
微博进行商业变现以来,业务多元化没太多建树。增值服务收入在下降,其中会员服务收入减少是主因。微博缺乏足够吸引用户付费的内容,与新业务拓展不力也有关系。付费增值业务没有形成新增长点,在广告业务出现颓势时无法形成有力补充。
社区用户消费潜力初现
今年9月微博独立消费场景日活用户较6月增长超50%,社区新用户达一半,消费黏性提升显著,人均消费量提升40%,发帖和互动用户数增长保持两位数。这表明微博社区消费有潜力,若能进一步优化业务模式,挖掘用户消费潜力,或许可以改善营收结构。
微博商业化十年,虽然流量庞大,靠广告业务撑起营收,但面临着诸多挑战。它在多元业务拓展上的失利让人深思。读者们觉得微博还有机会翻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