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剪辑这个话题最近可是热度满满。一方面很多人靠它赚得盆满钵满,像博主徒弟粉丝10W+,小七收入五位数。但另一方面,版权问题却像一颗不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影视号的发展。这就让人又爱又恨,让想涉足其中的人犹豫不决。
影视号剪辑的盈利模式
影视号剪辑的盈利方式多样。一种是卖课,像不少博主不仅教怎么做影视号剪辑,还会在朋友圈晒徒弟成绩来吸引学员,随时微信沟通解惑。另一种和传统视频号变现类似,放出短片引流,想完整观看就得去别处看广告或者充值。小七就是这样,在小红书和视频号做影视号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影视号剪辑的盈利渠道还不止于此,当粉丝涨到一定基数后,卖号或者转类型也是一种选择。现在已经有成熟的卖号平台,对于账号的粉丝、获赞等情况都有明确标价。
影视剪辑中的版权现状
当下,用户和传媒公司的版权意识提高了很多。影视号经常面临版权风险,很多大号侵权被告的新闻屡见不鲜。比如说部分平台明确会对搬运行为进行限制。视频号搬运即使不被举报也流量不佳,被举报会删视频或限制传播。小红书会通知违规,限制传播。抖音惩罚更重。
而且传媒公司也会下场维权,谷阿莫就被五家公司告侵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部门也有通知文件,这都表明影视剪辑常在侵权边缘试探。
平台与创作者的“猫鼠游戏”b>
面对平台的限制,创作者想出很多办法。平台对搬运有限制,创作者就会对影片片段去原声、加BGM,补关键帧、混剪、转码去重或者换号养号。创作者们试图突破平台的限制,提高自己作品的存活率。
但是平台也在不断升级限制手段。平台不想因为侵权问题被版权方问责,所以和创作者之间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游击战”。创作者拼命找方法,平台不断打补丁,这场斗争似乎永无止境。
版权争议的焦点所在
在版权问题上,版权方和创作者有不同想法。版权方觉得内容创作者侵犯自己权益,但是创作者却认为是“二次创作”“适当引用”。
在这个领域里很多时候影视剪辑确实能给影视作品带来流量和热度,版权方也想从中获益,却又害怕损害自身利益,所以告还是不告就取决于版权方权衡利弊之后的决定,这期间也暴露出部分影视号被传媒公司“盈利性维权”的问题。
影视剪辑存在的价值
影视剪辑类视频不能全盘否定。它确实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很多人没有时间看全集,通过剪辑能快速看到高光部分。而且优质的影视解说和混剪也深受欢迎,能给影视行业带来热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推动了影视行业的发展。
比如一些老片经过精彩的剪辑和解说,又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对于流量的提升和影视文化的传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影视剪辑未来发展之道
影视剪辑处于行业规范阵痛期,但并非毫无希望。只要找到一个平衡和规范的方法,实现三方受益是有可能的。比如说版权方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什么样的剪辑是允许的,什么样不允许。创作者也要提高版权意识,合法创作。
平台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管和协调作用,促进这个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各位读者,你觉得影视剪辑未来会走向何方?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