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临,众多互联网品牌纷纷加入红包大战欲揽流量,其中种种操作与背后目的,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值得关注探讨。
快手的春晚重头戏
快手成为春晚独家伙伴,以创新形式发出10亿红包。从元旦起就搞多种活动预热。它虽然对红包活动有一定升级,但子活动缺乏创新。其活动重在拉新,按计算拉新成本较低且稳赚。目前虽有消息称其已完成3亿DAU目标,但快手需考虑新老用户留存问题。
快手想在春节活动后实现稳定的3亿DAU,仅仅靠活动刺激难以持久。用户如果只是为红包而来,红包潮过后他们还会留在平台吗?这是快手需要解决的。
支付宝的传统集福
每年的集五福已经成为支付宝的春节招牌活动。1月13日,再次开启集五福之旅,无数用户又踏上找敬业福之路。这个活动虽然类型较为固定,但多年下来,已经成为用户心中春节的既定仪式。
很多人在新年里一边和亲朋好友聊天,一边刷着手机翻福字。这个活动不仅让用户能参与瓜分奖金,更是增强了与用户的联系互动。不过支付宝也要考虑如何借助这个传统活动深化商业价值转化。
抖音的新春红包活动
抖音在1月14日启动“发财中国年”活动。半个多月里,用户通过集卡、红包雨等就能分20亿红包,还有万元锦鲤红包的抽奖。抖音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加入平台的春节欢庆氛围。
在春节这个特殊时间段,大家都比较空闲,抖音的多样活动可以让人们在空闲时刷手机享乐趣拿红包。不过,抖音也面临着活动结束后用户活跃度是否能维持的问题。
百度的好运中国年
百度的“好运中国年”活动变化不大,延续集卡和组队分红包玩法,且有明星助阵。集好运集卡分2亿,团圆红包组队分。这样可以刺激用户积极地拉更多人参与。
虽然有明星参与是个亮点,但活动缺乏创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百度如果不能创新玩法,可能就无法从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好的引流和口碑提升。
众多品牌的混战
除了上述品牌,腾讯微视、京东、苏宁、拼多多、小红书等也都开启春节红包活动。这么多品牌的加入,让这个春节红包大战格外热闹。每个品牌都想从春节流量红利中分得一杯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它们通过各种形式吸引用户参与,从集卡到拉新,从简单互动到复杂游戏。但后续如何把流量转换成商业价值,成为各品牌的共同难题。
流量转化的思考
春节红包活动持续了数年,这些活动为品牌带来了流量峰值。但仅仅吸引用户还不够,重点是要把流量转化成商业价值。比如如何让新用户沉淀下来持续消费,如何提升品牌形象以便后续品牌相关业务推广。
品牌不能只看一时的热闹,要从长远考虑。这些活动到底只是一次性的狂欢还是能成为品牌持续发展的助力,是品牌在春节红包大战背后该深思的问题。
你觉得这些品牌在春节红包大战中的做法,能真正实现商业价值转化吗?希望你能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留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