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海淀法院的一则案件快报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将重庆香瓜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原因是刷量问题,这个事件不仅涉及到企业权益,也让我们看到了短视频行业背后隐藏的乱象。
快手正当推广服务
快手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短视频平台。它为用户提供了“粉丝头条”这种付费推广服务。用户能够购买这种服务,提升自己在平台发布内容的曝光度。这种推广服务很好地满足了平台用户的需求。例如,一些小商家想要推广自己的产品,就可以利用粉丝头条增加产品视频的播放量。快手靠着这些正当的经营活动获得收益,这也是平台正常运转的经济来源。同时,平台的粉丝量等数据对运营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运营者判断运营方向的重要参考。
快手平台的粉丝量、播放量等数据是平台运营管理的关键因素。商家和普通用户都会依据平台数据决定广告投放和内容创作方向。如果数据被刷量行为扰乱,就会影响很多决策的准确性。
香瓜科技刷量行为
重庆香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短视频人气助手”软件和“melon_block”微信公众号,存在针对快手平台的刷量服务。用户先现金充值积分,然后用积分购买虚假的粉丝量、播放量等服务。这种刷量行为手段看似简单,却有着极大的破坏性。在一些热门短视频下,本该是用户真实好感度所换来的高播放量、评论数,被刷量行为搞得真假参半。这破坏了网络环境的真实性,让很多认真创作的用户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这种刷量行为也不是个例。在很多中小规模的短视频平台也存在类似问题,许多创作者深受其害。他们的优质内容被刷量的劣质内容淹没,粉丝增长停滞不前,创作热情也被消磨。
快手的损失
快手公司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来经营和宣传快手平台以及“粉丝头条”服务。香瓜科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影响了快手的有偿推广服务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益。比如,一个商家本来可能会看到快手某个视频真实的播放量后决定投放广告。但因为刷量行为,播放量数据变得不可靠,商家可能就会放弃在快手上投放广告。这种无形的损失对快手的商业运营有着深远的打击。
快手平台原本有自己正常的运营机制。刷量行为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破坏了快手正常的推荐算法,干扰了平台按照正常轨迹发展,这样下去会动摇快手平台的根基。
不正当竞争的判定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快手的商业模式是合法的经营活动。而香瓜科技的刷量行为严重扰乱了快手平台的正常秩序。这种行为并不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竞争手段,而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从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看,这种刷量行为让那些遵守规则的运营者处于不利地位,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
在互联网行业,也曾有过类似的不正当竞争案例。之前某社交平台就有刷赞的情况出现,被判定为不正当竞争。所以,这次香瓜科技的行为也难逃法律的制裁。
行业的乱象
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其中。部分用户为了提高热度采用刷量手段,这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虚假数据充斥网络,数据失去真实价值。如果一直这样发展,整个短视频行业都会陷入一种虚假繁荣的状态。就像盖房子如果基础都是虚假的,迟早有一天会崩塌。
在现实当中,很多新推出的短视频APP在起步阶段就面临着这种刷量数据的干扰。投资人看到虚假的高热度决定投资,最后发现用户留存率很低,这对投资方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法律对不正当竞争的整治
海淀法院受理了这个案件,这表明我国法律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态度是坚决打击。法院一旦判定香瓜科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成立,就会让那些妄图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运营者不敢轻易逾越法律底线。这起案件也会对其他短视频刷量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今后,如果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短视频行业有望建立更加健康的竞争环境。像快手这样的大型平台,就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容创新和用户体验上。
最后想问大家,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彻底杜绝短视频中的刷量行为?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也欢迎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