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制作剪辑领域,有许多细微却关键的技巧值得探讨。画面的亮度调整,很多初学者可能会简单地整体加亮或减暗,但这往往不是最佳方法。采用增大亮部面积这样的相对方法会更加有效,而且利用曲线工具能更好控制画面的局部调整。在一些日常的室内剪辑场景,这样做能让画面既有重点又协调自然。同样在构图方面,除非特殊场景,不对称构图能赋予画面更多的灵动性。像是拍摄一部记录城市生活的视频,从不同街道、建筑的镜头衔接考虑,不对称构图会使整个视频的剪辑更加流畅,而不是局限于单画面构图,要综合动态、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构建立体构图。
画面色彩调整要点
色彩饱和度过高容易让观众产生腻烦情绪。在实际的视频制作中,比如制作一个旅游宣传片,就要注意颜色层次的过渡。不能只关注大面积的色块而忽视过渡。像拍摄海边风景,远处海平面用冷色调,近处沙滩人物用暖色调,利用颜色曲线工具可以更好地操控这种过渡,而且比线性过渡有更多的控制调节能力。另外,颜色的调整绝不能以明显降低画质为代价,要在画质优先的前提下适度调整。
在制作商业广告需要色彩冲击时也不例外,不然宁可不调或者微调。
光效制作的合理运用
光效的制作也是视频制作剪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过度模糊或者僵硬的光效效果不佳。例如一些电子游戏的宣传视频,僵硬、快速变化或者始终有变化的光效往往更加出色。在制作过程中要合理制作光效,像用PS画几层后在合成中调整就比直接使用软件插件更灵活。插件的光效虽简单实用,但常常不能适配具体的项目需求,不能滥用光效,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光效,并且要控制光效的层次。即使是最简单的glow发光特效,建立2 - 3层亮度和颜色有偏差的层分开调整,最终效果会更棒。
巧用“假动作”调节画面
学会运用一些“假动作”来破坏画面的规律性,对于那些变化不大的镜头,可以用mask功能来控制调整的范围。这就好比在画面上进行绘画创作,也许单帧来看会有小瑕疵,可是当画面动起来或者放在整个影片中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只是在操作过程中要进行权衡,不要仅仅着眼于一个镜头的完美。并且这种操作在不同的软件中的便利性不同,有的软件操作简单,有的较复杂,但总归不能仅仅通过单个镜头调节,而是要把握整体的视觉感觉。
借鉴与创新的平衡
多学习借鉴优秀的视频制作剪辑表现形式以及三维动画的运动形态和配色方案很有必要。比如借鉴好莱坞大片的视觉表现方式。但绝不是抄袭,而是加入自己的理解去提升升华。要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项目的元素,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例如新手制作动画短片时,可以学习皮克斯动画的叙事节奏和画面风格,再融入自己的创意元素,使作品既不乏专业性又富有独特性。
心理真实的把握
在视频制作剪辑中,心理真实是一个特殊的概念。特别是在合成一些没有视觉经验的镜头时,像太空中的爆炸场景。真实的太空爆炸和电影中的呈现可能大不相同。这时要先寻求心理真实,找到合适的借鉴视觉经验。在画面上做到大概70%的真实度就能让观众满足,剩下的30%则可以从视觉效果的角度去发挥。例如制作科幻电影中的外星生物时,不必完全按照科学依据来设计外形,七成左右的生物逻辑加上三成的视觉创新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理在要求真实的合成画面中,考虑饱和度接近、暗部色类似、光源位置一致等原则。但同画面中的饱和度通常不是完全一致的,有时利用饱和度不一致能拉开距离感,暗部色是受环境光影响的,同一环境下距离合适时大体接近就好,透视看上去只要差不多,一般70%准确即可,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真实感,又能留足创意发挥的空间。
碎切技巧的应用
碎切是一种很有趣的视频剪辑技巧。它是指在2段或者快速白闪的素材之间插入2 - 3段局部画面或者强烈偏色的画面,而且每段的长度一般不超过2帧。这些插入的画面之间可以有关联,也可以毫无关系。例如在制作一个充满节奏感的音乐视频时,在两段主歌画面之间运用碎切插入一些节奏性的偏色画面或者特写局部画面,能增加视频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
那么你在视频制作剪辑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难题?欢迎评论互动,也请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