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互联网商业世界中,小红书的商业模式引起了诸多关注。它以独特的社交吸引大量用户,再将其引流至商城盈利,但变现手段相对单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点。
社交吸引用户的方式
小红书凭借用户分享的全球购物经验来吸引大众。年轻用户尤其是24岁及以下的人群,可能消费能力弱但依旧热衷于看高端商品分享。这里时间可追溯到早期成立阶段,地点自然是遍及全球只要有小红书用户的地方。公司以这样内容吸引众多想要了解购物经验或者明确购物目标的用户。而且许多用户不是单纯地看商品推荐,也是看他人生活的分享。这是小红书社交独特之处。另外大量年轻女性在25 - 35岁这个年龄段,会在平台分享精致生活瞬间,成为吸引流量的重要力量。
其社交功能持续发展,比如人们会精心修饰照片后分享。这在别的平台很少见。用户与用户之间逐渐形成互动氛围良好的社区文化。
电商变现的局限
虽然小红书有商城,从2014年就开始电商功能运营。但主要就是依靠把社交用户引流过去。在变现的方式上比较单一,目前主要就是通过差价、抽成、服务费等形式。没有形成多元的盈利模式,和那些成熟的电商巨头比起来,在变现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提升空间。比如地点大多集中在国内的几个主要消费城市,没有扩展到更多中小城市的消费人群数据上。目前也没看到有针对不同层次商品进行不同盈利方式尝试的情况。
而且电商商城的生存过于依赖社交引流,自身没有很强的独立吸引顾客手段。
产品迭代中的社交侧重
小红书产品迭代明显侧重于社交功能。例如在用户体验和流程优化方面,主要都集中在发布流程优化等和社交发布紧密相关的方面。这在其标语变化都能看出运营方向在社交方面不断精进。时间线拉长来看这个迭代过程,从最开始只是注重分享购物经验到后面多元的社交互动涉及。无论是发布笔记还是浏览笔记流程中,对社交方面的扶持都更多。
对于发布笔记这个最基础和关键的流程,主要是为了产生优质内容来吸引用户浏览,也是社交的起点。而大量的人力和技术研发也投入到这个上面。
用户对不同页面的关注
小红书的关注页和发现页用户关注重点不同。在关注页,主要展示用户主动关注对象的笔记,这里更看重人和事或者推荐物的联系,而对于单纯的内容没那么关注。这里涉及无数个用户的真实社交关系和KOL影响力关系。对于很多用户贪方便直接来到关注页找自己熟悉的博主分享。
发现页就不一样,是算法推荐内容,很多时候用户不在意发布者是谁,更在意笔记内容是否符合自己需求。不同页面设计思路不同也是符合用户浏览习惯的。
核心流程及其联系
小红书的三大核心流程是发布笔记、浏览笔记、购买商品。发布笔记是基石,如果发布流程不舒服,不能吸引用户产生优质内容,就无法吸引更多人浏览,整个流程就会断档。而即使有优质内容,如果浏览体验不好,比如搜索功能不佳或者推荐算法不准,用户也难以持久留存。购买商品流程则依靠前面两个流程中建立的用户粘性和流量。每个流程都有关键时间节点技术上的挑战和需要优化的用户痛点。
例如早期发布笔记功能简陋,很多人不愿花时间发布,导致内容缺少,浏览体验就不好,商城消费人数也少。
改进方向
小红书当前应该着重优化社交分享流程,提升全体用户的体验。可以从发布程序的便捷性入手,比如更加智能地关联用户相册等功能。也可以从浏览推荐的精准度上下功夫。通过这些改进来构建更有效的社交互动,进而为商城引流,也需要开发多元的电商变现形式。例如针对不同用户年龄、地域等推出特色的收费服务或者优惠券等不同盈利尝试。
最后想问问各位读者,如果小红书在社交方面提出全新的互动功能,你会去尝试吗?希望大家点赞分享,也欢迎评论发表自己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