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靠着搬运视频进行养号、刷粉、卖号的行为像一颗毒瘤。这种不遵守平台规则,却妄图获利的操作非常可恶,严重扰乱了短视频市场的健康发展,这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搬运视频养号刷粉
平台上有些人靠搬运视频养号刷粉,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他们无视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肆意挪用他人作品。例如在抖音上,正常用户都是辛苦创作内容,而这些营销号却用采集软件下载视频。这种做法在时间地点上可能到处都有,而且没有任何良知底线,极大地损害了那些原创作者的利益。同时也破坏了整个平台生态的平衡,使得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可能被淹没。
这种搬运行为有时还形成团队化操作,成员分工明确。有专门的人负责下载视频,有负责改MD5值的,这样就可以绕过平台的查重机制。这些行为都是在暗中进行,避开平台的监管视线。
营销号批量操作
营销号为了批量操作,会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一般用户注册账号以正常的手机号码注册。但营销号要大量注册却不会自己一个个注册,他们往往有专门的手段绕过平台限制。例如购买大量虚拟手机号进行注册,这在一些不正规渠道是可行的。
在养号过程中,他们为了达到快速涨粉目的,采用成群的刷粉刷量。经常存在工作室专门处理这些事,地点可能在某个小作坊。他们不管内容质量好坏,只求短时间内数据好看,这种行为与真正靠优质内容吸引粉丝的创作者背道而驰。
刷量江湖的普遍存在
刷量现象从很早以前就出现了。不管是电影行业的票房数据还是娱乐打榜等方面,在短视频领域更加猖獗。现在很多营销号的数据都是假的,以抖音上某账号72万粉丝千万点赞为例,数据可能是刷出来的。
这种刷单现象背后存在产业链。交易平台上账号价格不一,有的很便宜有的却很贵。部分用心做内容的账号价格高,但那些靠刷量起来的账号转手就卖,扰乱了市场的正常价格体系。
营销号低质内容抢占市场
营销号做号求快求量,采取低质内容抢占市场。常见的图文类视频制作粗糙,像一张图加一段文字再配个音乐就当成一个视频发布。这样的内容虽然起量快,但毫无营养。
并且它们的变现模式化。只要粉丝量到达一定数量就申请各种权限进行变现。比如1000粉就开橱窗带货等。这种不顾内容只看数量的做法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
账号转手与转型困难
营销号账号转手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首先转手时价格波动很大,有的很便宜有的却很高。而且转手后吸引的就是那些妄图靠买来账号盈利的人。这些人买到账号进行转型并不容易。就像一个内容输出账号突然变成种草号,掉粉现象必然严重。
愿意出让账号的博主大多是没有很强号召力的,新接手者要想利用好账号很有难度,面临着诸多挑战。
平台乱象与误导
各平台对于功能开放门槛一降再降。比如抖音曾要求8000粉以上开橱窗现在只要1000粉,但这个消息在中介网站等地方却不被透露。这就导致信息不对称,一些人被蒙在鼓里。
而且营销号不仅仅在抖音快手中活跃,在微视、小红书、B站也有出现,扰乱了整个短视频行业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