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都发现市面上存在买卖微博认证的生意链,这可是极为严重的现象,关乎网络诚信与安全。
认证买卖现象
在网络上,你能看到这些代办声称只要提供基本信息,就能办理微博认证。像小灰仅提供姓名、性别及身份证号就搞定橙V认证,还能加钱办蓝V。在2014 - 2017年期间,微博认证服务管家每月都会公示大量虚假认证账号。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买卖认证的现象不是偶尔。众多代办靠这种违法生意赚钱,严重破坏网络环境。
企业认证蓝V本该要求严格的营业执照等材料,可这些代办称没有也能做。这就导致真正按规定办事的企业权益被侵害,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涉及多平台
这种认证代办不只是针对微博,在社交、音视频、自媒体等多个平台都有这种情况。众多平台都可能被这种虚假认证的风气所影响。这意味着更多网络环境下的用户都可能被虚假账号欺骗,而且一旦某个平台的虚假认证泛滥,可能会蔓延到其他平台,引起连锁反应。
例如之前中国青年报报道淘宝网上有店铺提供虚假微博V认证服务。这说明这种虚假认证的服务已经蔓延到电商平台,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产业链,有更多人可能被卷入其中。
认证流程漏洞
微博认证采取好友辅助认证,但这一环节存在漏洞。按照规则,辅助认证的用户要对认证账号负责,可若提交的认证资料看着没问题,就不核实公司身份。这就给那些虚假认证的人可乘之机,他们可以伪造资料钻空子。
这种漏洞使得办理虚假认证变得容易,作弊者可以轻松避开一些正常的审查环节。如小灰的情况,如果不是他注销,可能一直以虚假身份顶着认证账号。
平台的惩治措施
微博发现虚假认证账号会撤销其假V认证,但不一定封号。就像小灰投诉后的结果,账号虽然认证被撤了,但内容还能正常浏览。这种惩治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账号在被发现虚假认证后不封号,就不能从根本上阻止使用虚假身份的用户继续在平台活跃。这对那些认真做内容、规规矩矩认证的用户是不公平的。
隐私信息的滥用
在办理虚假认证过程中,需要用到他人的身份信息,这是严重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像小灰只提供身份证号等少量信息就被办理认证,这些私人信息就被非法买卖使用。
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被泄漏用于这种灰色产业链,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诸如诈骗、骚扰等问题。
对用户的影响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虚假认证账号可能会传播虚假信息。比如一些虚假的大V发布假新闻或者不实的推荐等。这会误导用户的认知和判断。
用户若是盲目相信这些虚假认证账号,可能会在商业合作、信息获取等方面遭受损失。
买卖微博认证的事如此严重,你觉得平台应该有怎样更严厉的措施来杜绝这种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