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高速发展,众多社区产品不断涌现,这背后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关注,它们从无到有的历程,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早期社区形式的兴起
早期中国互联网的社区产品以BBS和博客为主。在那个时候,网络刚刚走进人们的生活,BBS像是一个个热闹的小广场,大家凭借兴趣聚集交流。比如西祠胡同之类的BBS很受欢迎,这是特定时间下的产物。后来博客出现,一些知名博主书写观点与经历,逐渐吸引大众关注。它们都为后来社区产品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随着更多网民加入,对社区功能和便捷性的要求在提升,这些早期形式开始面临变革。
再后来QQ空间这类兴趣社区诞生了,年轻人在自己的空间里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添加个性装扮、写日志、传照片等,它承载了一代年轻人的青春回忆。QQ空间独特的面向好友圈的分享模式,一时间吸引了大量用户。同时,像豆瓣这样的以书影音评论为核心的兴趣社区也不断发展,用户能在这里找到同好。
社区向轻量化发展
2009年9月新浪微博上线,它改变了网络交流格局。140字的限制加上名人效应,让大家能够快速分享即时消息。这之后网易、腾讯、搜狐的微博业务跟进。很多常发表长篇大论的博客作者,开始在微博这种轻量化平台活跃。而一些想要简单浏览资讯和发表简短感想的用户也被吸引过来。微博的兴起也促使一部分用户,他们觉得以前的社区太“重”了,转而投入这种更轻量化社交社区的怀抱。
这种轻量化趋势下,诸如虎扑这种主要以体育话题为核心的社区,也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短资讯、快评等轻量化内容形式,提高用户的参与度。这种社区简化内容形式的转变适应了大众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变化。
垂直社区的崛起
在一些综合型社区发展的同时,众多垂直社区也应运而生。以知乎为例,以知识问答为核心内容吸引了大量寻求知识答疑的用户。你要问学术问题、生活困惑、工作经验等,都能在这里得到解答。汽车之家、懂车帝在汽车领域为车主和爱车人士打造了专属交流空间,从汽车测评、选车建议到车主生活分享等内容十分丰富。
唱吧、全民K歌这类K歌类的垂直社区,则为爱好唱歌的人群提供展示平台,在这里大家比拼唱功,分享唱歌技巧等。垂直社区因其专注于特定领域,吸引了很多有相同爱好的黏性用户,有的用户在垂直社区花费的时间甚至超过了综合型社区。
短视频在社区的集成
2011年三大运营商获得3G牌照两年后,短视频出现并且深刻影响着社区产品。快手从一个内容社区出发,不断整合短视频和直播功能。它拥有各种类型的短视频创作者,从生活小常识到搞笑视频再到才艺展示。而哔哩哔哩除了二次元等固有内容外,也积极在中视频领域探索短视频元素,其游戏相关的短视频就很受游戏爱好者追捧。
但是短视频在不同社区的融合进度不一。像知乎在推进视频化过程中虽然决心很大,从视频专区的设立到相关工具推出,但取得的成绩远未达到预期。
社区视频化探索的差异
小红书在社区视频化方面进程较慢,2020年8月才上线自己的视频号,那时抖音的日活已经突破6亿。相比之下,虽然小红书有自己制作精美内容的理念,但在视频化浪潮中的滞后,让它在吸引更多流量方面略显吃力。而抖音主要得益于早期对视频内容的专注与创新发展模式,吸引了海量用户,并带动了短视频潮流。
哔哩哔哩由于本身多种业务并存的状态,在视频化探索时既有优势又有挑战,它要在保留原有用户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视频类型来吸引新用户。
社区的商业化困境
大部分社区尽管探索了多种商业化方式如直播、游戏、职业教育、广告、电商等,但除了快手之外,都还没有找到真正盈利的商业模式。像知乎有大量的优质知识资源,在探索商业化时困难重重。它的广告投放不能过分打扰用户的提问和解答环境,电商模式发展也面临用户消费习惯和竞品等方面挑战。
曾经兴盛的豆瓣也面临着商业化的瓶颈,它所探讨的文艺情怀如何转化为商业价值一直是个难题。流量变现、如何让用户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都是这些社区急需解决的问题。
那么这些社区如何能突破商业化困境?希望大家留言讨论,也欢迎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