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本该是消费者畅享优惠的购物狂欢季,然而平台主推的价保服务却饱受诟病,成为最大争议点。资生堂和苹果的价格事件让消费者对价保机制产生严重怀疑,双11的实惠承诺似乎成了空口白话。
资生堂价保问题
资生堂悦薇水乳突然降价却无法价保。消费者满心期待能享受价保服务,结果商品下架,使价保无法进行。这让消费者不仅损失金钱,还对品牌好感度骤降。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在购买时被告知有价保,遇到问题却得不到解决,这种落差极大影响消费体验。
还有众多与资生堂类似情况的消费者,他们被商家的价保承诺吸引购买,最后却被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拒绝价保。这让消费者觉得被欺骗,商家的这种行为破坏了信任关系。
苹果平台踢皮球
苹果官方旗舰店双11当晚放出更大额优惠券,而此前付尾款的消费者无法享受。阿May付了尾款后,发现差价问题反映时,苹果说券是天猫发的应由天猫补,天猫说大促不保价。双方互相推诿,阿May至今没等到处理结果。这让消费者感到无助,没有明确的负责主体,消费者的权益就无法保障。
像阿May这样的消费者还有很多,面对两大巨头的互相推诿,他们只能默默承受损失,也逐渐对双11这样的大促和价保服务失去信心。
淘宝京东价保对比
卢女士双十一期间在淘宝购买支持价保商品的经历很糟心。19件商品,4件直播间购买的无法价保,原因是商品下架或信息变化。而她在淘宝和京东的购物差异巨大,在京东成功价保412元,淘宝只有17元。
这反映出淘宝价保服务存在隐患,相比之下京东做得更好。在价格保护上的差异,会影响消费者对平台的选择倾向,长此以往,淘宝的竞争力可能会因价保服务不足而下降。
主播与最低价关系
现在所谓的全网最低价和主播推荐有很大关系。李佳琦与美妆品牌、罗永浩与常驻品牌关系好,这些商家才可能在直播间有最低价,而不是商品真正的全网最低价。消费者如果想找到真正低价,还需要在众多直播间和平台间艰难比较,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消费者购物获取优惠的难度,使得很多消费者对于能否在双11找到实惠产生怀疑,甚至放弃等待双11的优惠。
售后纠纷责任模糊
以疯狂小杨哥为例,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其投诉集中在商品质量问题。但售后纠纷中,商家和平台不作为,主播却能置身事外。这种售后责任的不清晰,让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缺乏维权方向。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在整个电商环境中,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售后无门的情况,从而对电商购物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双11囤货的困扰
新手宝妈韩雯双11在京东买奶粉,发现价格并非最低。还有很多宝妈因囤货过多,到了新的双11还没用完上年的。这不仅造成浪费,也让消费者意识到双11的优惠并非真的划算。
加上双11的优惠套路越发复杂,消费者容易冲动囤货,结果最后面临货物积压或者错过最低价的问题,这也让消费者对双11的热情逐渐消退。
双11价保服务的问题重重,让消费者利益受损,也影响了购物狂欢节的狂欢氛围,未来双11该何去何从?你有过类似的双11糟糕体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