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吸引了无数用户,而微博粉丝数量成了许多人关注的热点。无论是想成为网络红人,还是期望扩大影响力,粉丝量都至关重要。
主动关注与定期清理
主动出击,大量关注其他用户往往会换来别人的关注。例如一些小博主,会每天关注上百个新用户。但这还不算完,还需定期清理那些不关注自己的人,再添加新的关注对象,循环往复,才有可能不断增加粉丝量。这其中认真对待每一个已有的粉丝也很关键,与他们形成互粉关系能巩固粉丝基础。另外,这种关注与被关注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可能涉及到不同类型博主,不同地域的用户,而互粉的成功率也并不是很高。
与上述做法不同的是,有些博主只专注于创作优质内容,他们不太在意主动去大量关注别人来换取粉丝。他们相信只要内容足够好,粉丝自然会来。
参与热门话题
微博的热门话题永远不缺热度。经常关注热门话题讨论榜的用户会发现各种不同的观点碰撞。参与者可以带上#xx话题讨论#标签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就像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被顶上热门话题后,各种大V和小博主纷纷发表观点,这些观点有的偏激有的理性,所获得的关注量也不同。
同时,微博广场作为一个信息集中地,经常在上面走一走,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吸引粉丝的有效途径。比如某个娱乐明星的绯闻一旦成为热门话题,在广场上发表不同观点的微博很容易就被大量浏览到。
完善微博资料
使用真实名称、真实材料、真实头像图片和详细介绍能大大增加可信度。很多正式的机构账户都会如实填写,让用户一看就感觉可靠。比如一些媒体或者公司的微博账号,它们的资料详尽准确,使得关注者能够快速识别并了解其性质。
与之对比,有些个人用户为了隐私或者其他目的,选择用网名且资料填写含糊。这种情况下吸粉就比较困难,因为别人很难通过简介迅速判断你的风格或者内容走向。
话题标签管理
添加多个话题标签是增加曝光率的好办法,最好能加满十个话题。一些商人和网红经常利用话题标签,为自己的产品或者形象增加曝光。例如当一个新的美妆产品上市时,商家会给自己的宣传微博加上诸如#美妆新品# #时尚妆容# 等多个话题,这样无论是有购买意向的,还是单纯关注美妆话题的人都可能搜索到。
然而,话题标签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添加过多无关标签,看似增加了搜索机会,但是当用户点进来发现文不对题,会让人反感,最终反而不利于吸粉。
图片与微博群的利用
发微博时图片形式多样。添加图片时再配上几句简洁的描述,效果会更好。比如旅游博主发的景色图,如果有对位置或者当地见闻的描述,会更吸引人。在微博群里,利用好群人数优势进行自我展示也不错。一些微商群经常在里面发布商品信息来增加销售机会。
可也不是所有微博群都适合这种方式。有些高级知识群更欢迎深度的专业内容分享,如果你发一些低质量无营养的东西,反而会被踢出群。
评论与转发的艺术
评论时要注意质量,少写无意义的话。比如直接发个表情包或者无意义的几个字只会被人忽略。转发则要注意比例,尽量不要让转发比例超过所有微博的70%,多转发高质量内容。像一些有深度的科普文章或者独特观点的社会评论,转发时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往往能吸引更多粉丝。
有的用户转发时从不思考,只是单纯的数量堆砌,这样反而会引起别人反感,不利于粉丝增长。
微博除了与粉丝数量增长有关的因素外,其自身功能也很丰富。
发布功能
用户可以如同在博客或者聊天工具一样发布内容。像是作家会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创作心得,摄影爱好者分享自己拍的照片并配文字。不过发布内容时要考虑自己的受众在哪里,不同类型的内容针对的粉丝群体可能不同。
如果发布的内容太杂乱,没有一个核心的输出点,就不容易积累固定的粉丝群体。
转发功能
转发功能保留原帖的特性避免了内容在传播中被篡改。很多新闻资讯就是通过微博转发迅速扩散的。转发时添加自己的评论也能够体现自己的思考。就像对于一些明星的慈善活动报道,不同用户转发时的评论褒贬不一,也会引发不同的讨论。
但也有些用户在转发时只是盲目跟风,没有自己的想法,这种转发除了增加数字毫无意义。
关注功能
微博的关注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成为喜爱用户的粉丝。比如粉丝会关注偶像的微博来获取第一手资讯。这在很多追星族中体现得很明显,他们在世界各地,但都能通过微博关注到偶像的动态。
不过有时关注太多人会导致自己的信息流过于杂乱,难以找到真正重要的信息。
评论功能
可以对任何微博进行评论是微博在中国与其他类似社交平台的特殊之处。很多网友会对于一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在微博上进行评论。这些评论可能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讨论格局。
但有时候评论容易变成争吵甚至人身攻击,所以还是需要文明发言。
搜索功能
话题搜索功能方便用户进行信息聚合。只要在两个#号中间插入话题,就能搜索到相关微博。学生群体经常利用这个功能搜索学习资料相关话题。只是由于话题数量众多,有时候搜索结果可能需要仔细筛选。
私信功能
私信功能保证了信息的隐私性。这在商业洽谈或者好友间的私密交流中非常实用。比如企业与合作方通过微博私信商讨合作细节,不会被其他人看到内容。
但也有小部分人会利用私信进行骚扰,这种行为破坏了微博私信功能原有的意义。
微博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占据了一定位置,我们既要利用好它为自己增加粉丝、扩大影响力,也要警惕微博可能泄露个人隐私等风险。那么你在微博上是更注重粉丝增长还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分享生活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