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市场中,价格战是吸引消费者的常用手段。携程价格降到1310元已可能是极限补贴,飞猪却降到1249元,双方还可能继续让利。这可让消费者捡了便宜,但背后的问题值得探究。
携程飞猪价格战现状
携程的1410元可能已是补贴下的低价,飞猪更低的1249元无疑将战火点燃。在热门的旅游市场,尤其是在线旅游,这样的价格竞争十分激烈。比如在国内主要的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这种低价很吸引人。消费者都在关注谁能更便宜。而且飞猪这一低价可能是平台补贴,还引发了和酒店的矛盾,像京都威斯汀酒店就表示未授权。
携程为了应对飞猪,势必也会采取措施。双方都想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到自己的平台预订酒店、机票等。这种竞争虽然暂时对消费者有利,但长远来看影响众多。
飞猪背后的竞争压力
飞猪不仅要和携程争,还要小心美团、抖音的酒旅业务。市场份额就这么多,各大平台都想分一杯羹。以美团为例,它在本地生活领域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在一些城市,美团对于酒店、景点门票等有独特的推广方式。抖音则通过短视频进行旅游推广。飞猪处于三者中间,为了赢得更多用户,不得不使出价格战这个手段。
况且,阿里旗下的大部分产品都开始注重低价战略。飞猪这样做也是顺应整个集团的战略走向。但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其陷入和周边平台的低价死循环。比如可能会进入持续降价,不断补贴的尴尬境地。
各行各业降价的背后逻辑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去年淘宝将“价格力”当成重要战略,就是迎合消费者更加关注性价比的趋势。在盒马大规模降价的时候,门店所处的一些大型商圈顾客量有明显波动。当降价进行时,很多原本价格较高的商品顾客购买量瞬间上升。
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润发跟进降价也是看到这种市场表现。再到阿里云产品击穿最低价。这些都表明在当前大环境下,消费者在购物时更注重实在的价格优惠,各商家只有顺应这种趋势才能抓住消费者。
降价的负面效应
只注重价格往往会忽略很多其他问题。拿盒马来说,它折扣化变革后,许多供应商退出,SKU减少,这影响了商品的种类丰富度。在一些城市的门店中,消费者发现想买的东西找不到了。京东实行低价战略也有麻烦,第三方商家数量大增,质量参差不齐。
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损害了平台的信誉。京东自营口碑受影响就是警示。一味降价确实可能吸引来顾客,但不能保证服务和品质就难以留住顾客,这些负面效应必须重视。
价格战与服务平衡
如果把顾客体验分为价格、品质和服务。在低价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品质和服务。就像淘宝今年1月升级服务体系一样,通过升级政策来扶持服务好的商家。在一些旅游城市中,酒店的服务质量不能因为是通过低价平台预订就打折扣。
携程或者飞猪在进行价格战的时候,也应该监督合作的酒店或者供应商做好服务。好的服务才会让顾客再来,形成长期的顾客关系,而不是做一次性买卖。
价格战的可持续性
这种补贴式的价格战不可能一直持续。例如盒马为了平衡降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做出的诸如上调免运费门槛等策略并不明智。对于携程和飞猪而言,如果一直通过自己补贴降低价格,最终企业资金难以承受。
从市场规律来看,当有一方无法在资金上支撑这种补贴式的价格战,就不得不停止降价,或者寻找其他竞争方式。所以价格和品质以及服务的平衡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在这场价格战中,携程和飞猪最终谁会更胜一筹?如果你觉得文章有用,请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