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红书这个热门平台上,“郑州帮”是一群用独特方式运营的团队和公司。他们在平台商业规则变化下的发展历程充满故事性,是发展、优劣、争议并存的热点,值得深入探讨。
模式起源
小红书商业化早期规则不够完善。在这种背景下,“郑州帮”抓住机会。他们发现小红书上,产品融入生活方式分享会促进销售。于是靠批量生产笔记、用素人号打造内容矩阵、截流私域等方式,崛起了一批头部电商企业。像何新他们公司,测出爆款模板,就靠人力最大化放量,是这种模式的核心。
这种模式初期效果显著。从业者能够大规模生产内容,快速截流,从而提高产品曝光度,许多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在小红书电商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存在的问题
“郑州帮”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内容同质化严重,大量笔记只是在简单粗暴地“种草”。众多公司几百台手机用来注册账号,导致账号众多且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造成账号容易被封,而且何新也提到即使有大量账号,也面临直接转化率低的问题。
另外,这种矩阵营销模式注重流量截流,缺乏对评论区和私信的有效维护,对平台生态和用户体验产生负面影响。小红书上有四万多篇关于内容同质化的吐槽笔记,也反映出用户对这种模式的不满。
小红书规则变化
小红书开始治理低质量营销内容,如横测内容、品牌水下内容等。平台的这种变革表明其向优质活跃内容分享定位的回归。这一举措必然冲击“郑州帮”这类依赖简单模式营销的企业。
随着平台规则趋严,从业者的操作受限。像何新这样的从业者,发现每天发帖和引流的用词都要越来越隐蔽,以免触犯平台规则被处罚。
人员管理变革
面对流量下滑,从业者的管理策略改变。以何新的公司为例,他开始要求员工每天下班前汇报业绩,未达业绩要加班。这把销售额落实到个人头上,所有人都要为GMV负责。
这种极致人效模式是应对商业环境变化的无奈之举。员工压力变大,而不看好这种模式的从业者也在增多。新的从业者理念转变,对工作有更高要求,促使公司提高福利待遇。
与其他平台的差异
小红书和其他平台的营销模式差异明显。其他平台靠制造需求推动销售,而小红书则必须先理解用户需求再制定策略。“郑州帮”虽然最先在小红书抓住用笔记“种草”卖货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也有局限性。
随着平台规则的完善,单纯靠数量堆砌的营销已经不再适用。企业需要转变思维,更好地融入用户需求,提高内容质量,才能在小红书电商领域持续发展。
未来展望
“郑州帮”模式面临挑战,那么未来他们该何去何从?如果继续沿用旧模式,在小红书这个重视内容质量的平台上,必然会受到更严厉的打击。但如果选择改变,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是否要彻底摒弃过去的成功经验?这些都是摆在他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你对“郑州帮”的未来发展有什么看法?希望大家评论互动,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