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情感主播看似轻松解决各种情感纠纷。但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利益链条,这是一个大众需要知晓的真相。
吸粉手段
情感主播开播常以点赞数达一定量就联系委托人为噱头。这能快速积累人气和观众,平台也会据此分配更多流量。像不少情感主播坐拥百万粉丝,直播观看数超10万。他们靠这种方式吸引大量观众,而中老年观众往往容易被这种噱头吸引。这些主播的粉丝量差距较大,多则超千万,少则几万。
从实际来看,尹女士六十多岁的父母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在情感主播的直播和短视频上。他们常常被这些噱头牢牢吸引住,在直播间里不断停留。
制造剧情
所谓的情感故事不少是按剧本演绎。在直播间演绎出跌宕起伏的剧情,制造冲突纠纷。像那些打着为母治病幌子的剧情就是如此。弹幕中充满了对主播的夸赞,中老年观众轻易地相信了这些。他们沉浸在这种剧情之中,却不知是被套路。
在广西南宁,不少像尹女士父母这样的老年人,被这类制造出来的剧情迷惑。他们单纯地相信主播展现出来的善良孝顺等品质,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主播吸粉的助力。
粉丝效益
粉丝对主播来说是很重要的。从打赏、带货坑位费到带货利润等方面,都离不开粉丝。一个万人粉丝量的直播间,日收入能有几千元到上万元。百万粉丝量的直播间一场直播收入超5万。而且粉丝和主播的互动模式,像成为粉丝后能有特殊标识等,增加了粉丝与主播的粘性。
一个团队有300万左右粉丝的情感主播介绍粉丝打赏是团队收入来源之一。粉丝通过打赏来支持剧情中的人物和调解人,其实这都是背后利益链上的一环。
带货真相
情感故事结束,往往就是带货环节。可直播间售卖的很多是残次品、三无假货。很多抖音用户都反映买到质量差、货不对板、售后服务差的商品。这和主播前期演绎的情感正能量完全不相匹配。
在一些直播间演出假砍价情节,可最终卖给消费者的却是劣质产品。这些容易被中老年群体忽视,他们被前面的情感剧情影响,从而轻易购买商品。
完整产业链
从演员、剧本到吸粉、带货,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了。还有麦手相关手册在公众号存在,麦手可以配合主播演戏。而最受欢迎的剧情是出轨、亲戚感情、乡村剧情等伦理感情类的故事。这些都被有组织有计划地用于吸引观众,各个环节紧密相扣。
这些环节一环扣着一环,相互配合。为了盈利,背后有着精心的策划,让大量观众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深陷其中。
欺骗性对象
情感主播偏向伦理道德、家庭纠纷等领域内容。他们使用家人称呼吸引观众,对缺乏社交的中老年群体有很大的吸引力。这部分群体容易相信主播内容从而被欺骗。
中老年群体将很多的情感寄托在这些直播内容上,却不知其中有很多虚假成分。他们在观看时投入了信任和金钱,最后换来的可能是失望。
你是否觉得短视频平台该加强对情感主播的监管?快来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并且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