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APP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成了很多人的心头之患。大家在享受APP便利服务的同时,自己的隐私也被频繁窥探,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
过度收集信息的APP现状
一些APP下载量很大,然而却存在大量过度收集信息的情况。像上海网信办检查的46款App,其中就有很多知名App。它们在未告知用户或者无必要的情况下收集信息。例如某些App即便提供游客模式,不同意隐私政策就完全不让使用任何功能。还有些App在后台悄悄收集远超合理范围的信息。
很多App在用户使用相关敏感信息收集功能时,不明确告知用途,这让用户无法判断自己信息的安全性,也不知道会被如何使用,一切只能听任APP开发方决定。
违规收集信息的典型情形
APP违规收集信息有着多种典型表现。App收集个人敏感信息时,没有说明信息用途是常见问题。在不需要涉及业务功能时提前申请收集权限也很普遍,比如用户没使用业务功能,App就申请电话、存储等权限。
用户一旦拒绝某项系统权限,App还会反复索要。比如用户拒绝了定位权限,重启或使用无关功能时它又来索要。这就像甩不掉的讨厌鬼,让用户特别厌烦。
APP运营方的义务
从APP运营方来说,他们本有着明确的义务。运营方需要确保用户个人信息被保密和安全。但现实中很多运营方没有做好这一点。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等问题,对用户的伤害是巨大的。
如果运营方无视这些义务,那用户信息就像暴露在荒野中的猎物,随时可能被侵害。有的运营方为了利益,过度收集信息,可又不能保证信息安全,这是对用户信任极大的辜负。
用户应有的防范意识
作为用户,也不能坐以待毙。用户如果非必要就不要提供个人信息,这是第一道防线。像手机APP的权限授予要谨慎,不要轻易放开不必要的权限。
很多用户有时候为了图方便,或者没有正确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随意授予权限,最后导致信息被过度收集。比如一些游戏类APP索要过多权限,用户若认真分辨,很多权限是无需授予的。
其他APP平台的问题
除了被上海网信办通报的APP,其他一些APP也有问题。像根据电诉宝2023年至今按投诉量显示,淘宝、拼多多等APP排在被投诉前10。后面还有洋码头、店宝宝等在21 - 30名。
这些APP被投诉肯定都是有自身的问题,比如商品售后、信息安全等。用户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自己信息被莫名使用,才发起投诉的。
用户的维权途径
如果用户遇到了类似侵犯自己信息的APP,不是没有办法维权。像电诉宝这个平台就提供了维权途径。用户可以登录它的网站315.100EC.CN进行维权投诉。
而且电诉宝的平台“绿色通道”还方便网络消费平台入驻,并且它的公开版上线,新增了好多功能,让投诉过程清晰透明。这为那些权益受侵害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投诉渠道。
面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这一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自己的隐私?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同时希望大家点赞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重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