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盛行的时代,粉丝数量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执念。看着那些粉丝众多的账号名利双收,许多创作者心里直痒痒,于是购买粉丝的现象就出现了。这里面既有对快速成功的幻想,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风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渴望速胜的心理
很多新手创作者刚刚踏入抖音,一看到那些大V的辉煌成就,心里就特别急切。他们觉得自己要是慢慢积累粉丝实在太慢了,而购买粉丝可以一下子就拥有看起来很可观的粉丝量。在2023年一项针对抖音新手创作者的调查显示,近30%的新人有过想购买粉丝来快速让自己账号看起来人气高的想法。
成熟创作者也不例外。比如深圳一位小有名气的抖音美食博主,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粉丝了,但他为了能在和商家谈合作的时候抬高价码,也动了购买粉丝来增加影响力的心思。他们往往忽视了这种靠购买得来的粉丝不能真正体现社会认可度。
追求认可与收益
社会认可对创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觉得粉丝多的人就像明星一样有地位。例如北京的一位抖音创作者,他总觉得自己粉丝不够多就低人一等,觉得高粉丝量就是在抖音圈里的一张炫耀的名片。
同时,收益也是重要因素。在抖音这个平台,广告收入和礼物打赏都和粉丝量挂钩。浙江一个小网红为了能接到更多广告,就购买粉丝提升自己的人气,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虚假的粉丝很难转化成实际的收益。
暗藏的风险危机
买粉首先质量堪忧。很多购买的粉丝都是僵尸粉,数据显示大约60%的购买粉丝毫无互动性。2022年上海一位抖音账号运营者就因为买粉,结果点赞、评论寥寥无几,非常尴尬。
而且粉源的合法性也成问题,一旦平台发现粉丝来源不正规,那就是大祸临头。像广州有位创作者因为买粉被投诉,他的账号差点被封禁。
平台规则限制
抖音官方可是明确不允许买粉的。一旦违规,处罚很严重。2021年河南一位创作者为了让自己账号看起来火爆买粉,结果被限流,原本慢慢上升的播放量一下子锐减。即使创作者侥幸没被平台抓住,这种行为也许会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合法的增粉方法
创作者要学会定位精准。比如成都的一个健身博主,就专门定位热爱健身的青年群体,粉丝慢慢增多。有趣的内容创作永远是核心,好玩的短视频才会吸引人。还有互动也不能少,比如定期开展问答活动等。
合作推广也很有效。像抖音上一些小博主和大博主合作,借助大博主的热度来吸引更多粉丝。利用其他社交平台作网络推广也不错。
长远眼光看待
购买粉丝短期看似给账号带来关注,实则是饮鸩止渴。比如江苏一位创作者初期买粉,后来真正想做推广活动的时候发现互动率极低。创作者要以实在的态度,踏实做内容,用真诚赢得粉丝才是长久之计。
那大家觉得如果发现自己喜欢的创作者有买粉行为,还会继续支持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