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中,追星文化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其中既有疯狂热爱下的过度打榜乱象,也有逐渐走向理性的改变趋势,这无疑是个充满话题性的现象。
曾经的疯狂打榜
曾经,追星行为充满了疯狂。在阿星的经历中,打投、冲榜、做数据等行为一样都不少。比如说在冲榜活动里,粉圈为了让爱豆票数超过对手,成立至少5个1000人的大群,有着集资、买小号、轮班、投票的完备流程。曾经有粉丝为给偶像打投甚至辞去工作,这足以看出当时追星行为的极端性。而且粉丝花钱是处在大粉引领的环境下,为了不让爱豆被嘲笑,会被鼓动去消费,像阿星粉圈的大粉盖盖的行为,让非理性情绪达到顶点。
当年单月集资数千万,送虚拟鲜花就达500万元,这种消耗是巨大的。阿星自己也曾出于为明星换取商业资源的目的,不断在各种流量池子出钱出力,应对品牌方的策划。这期间粉丝被各种割韭菜,却依然前赴后继。
改变的开端
随着情况的发展,一些改变慢慢开始。各个平台纷纷采取行动,之前粉圈每日忙于其中的百度、爱奇艺、微博等平台取消了相关明星榜单,桃叭等集资打榜App被下架。这一系列的举措让粉圈的环境开始有变动。比如阿星提到的微博小号,价格上涨且不能转发微博,这些改变打乱了以往的打榜模式。而且粉圈常规的月度集资也终止了,这对于以往的追星模式是个不小的打击。
阿星粉圈的微信和微博数据群变得冷淡就体现出这些改变的影响。数据群是以前打榜等行为的核心组织部分,如今的冷淡预示着追星行为的转变。
理性追星的萌芽
在新的形势下,理性追星的想法开始萌芽。像阿星这次没有像往常一样打榜,而是转发后援会关于“清朗”倡议的微博,配文倡导理智追星、量力而行、传递正能量。以前盛行的集资、拉踩对骂等行为开始减少。现在,阿星和其他粉丝开始只做基础的微博互动数据。她们意识到流量虽然可能还是企业选择代言人的依据,但大规模虚假数据很难再出现了。
这种转变让追星的压力和焦虑散去,追星又重新变回简单的事。不再有疯狂打榜的压迫感,这是追星理念改善的体现。
转变的阻力
然而,这种转变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明星商业资源竞争激烈,爱豆选秀本质也是竞争出道。这使得“扣粉籍”和竞争心依然在一些“老”粉圈人心中存在。像有的粉丝在对话时发现对方喜欢自己爱豆的“对家”就会产生对立情绪。这种竞争心和以爱豆划分阵营的做法还深深扎根于部分粉丝心中,阻碍着全面走向理性追星的进程。
根除困难
要彻底根除明星死忠粉的粉圈思维有不小的难度。虽然环境在改善,但是根深蒂固的想法难以一下子转变。需要平台和粉丝共同努力,仅仅依靠一方是不行的。平台需要继续加强管控,规范追星环境,减少促使粉丝过度消费和疯狂打榜的诱导因素。
粉丝自身也要学会思考追星的正确方式。过去那种被操纵被鼓动去花钱的模式必须打破,要真正从单纯的喜爱出发去追星。
未来展望
未来的追星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巩固目前的成果,防止打榜等不良现象死灰复燃。另一方面,粉丝群体也需要在理性追星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它可能会随着娱乐产业商业模式的改变而变化,也可能会因为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导向而走向更为健康的方向。
你觉得在推动理性追星的道路上,粉丝和平台谁更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