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领域,超市企业都在为提高盈利而积极打造自有品牌,但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盈利面难以打开,而外资企业却成绩斐然,这对比实在让人好奇背后的原因。
中国自有品牌占比低
中国超市自有品牌占总销售额比率仅有1%,相比于美国的29%差距巨大。这表明中国在自有品牌市场发展缓慢。从整体的市场结构看,外资品牌在中国自有品牌市场的影响力较大。在中国市场上,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知名外资品牌的产品,这使得本土商超自有品牌面临较大竞争压力。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观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限制了本土自有品牌的发展。
外资自有品牌发展规模
沃尔玛自1982年开始发展自有品牌,到现在自有品牌众多,产品涵盖多个类别,SKU数相当可观。山姆自1996年在中国发展,其自有品牌发展良好,销售占比达30%。在日本的7 - 11到2017财年,自有品牌销售额占比近三成,产品种类多达3650种。像沃尔玛、山姆、7 - 11等外资企业在自有品牌发展上时间久规模大,已经成为全球零售市场的重要力量。
部分本土企业成就
在本土企业中,也有积极参与者。例如天口味自有品牌贡献了40%营业额,天优贡献30%。大拇指的FP品牌意义特殊,商品众多且价格有优势,每年业绩增长30%。部分本土企业在自有品牌上是有所突破和发展的,但这只是少数企业情况。
中国整体开发情况
从整体来说,中国商超企业进入自有品牌领域时间不晚,开发密度不输外资超市,商品也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回顾近20多年本土商超的探索,诞生超百个自有品牌,SKU数远超5万个。但整体盈利面未能打开,这说明存在其他因素阻碍自有品牌在盈利上更进一步。
本土企业参与深度
虽然部分本土企业CEO过问自有品牌开发与经营,但从结果看参与深度远远不够。例如这些领导可能缺乏对自有品牌战略在全局推动,没有进行足够深入资源整合,市场调研不够充分等使得品牌产品不能全方位的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
未来发展的期待
外资企业已经把自有品牌打造成为进军全球的重要工具,并且形成了特色品牌优势。中国企业也有一定的基础成果,本土企业想成长就需要在当前基础上深度挖掘自身潜力。后续本土商超应如何补短,在未来的竞争中实现自有品牌盈利的增长,可以说人们拭目以待。
那你觉得中国本土超市自有品牌需要多久才能在盈利上与外资超市自有品牌相抗衡?欢迎大家评论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