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自2013年转型为短视频社区,并定位为“普通人生活的记录工具”,这一转型定位把握到大众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快手转型开启新篇
2013年快手转型成为短视频社区,这一转变意义非凡。那时短视频还未像如今这般流行,快手就已经敏锐地捕捉到普通人记录生活的需求。在某个城市的小角落,有年轻人开始用快手记录自己的小人物日常,像记录自己制作小手工的过程等。这种定位让快手不同于其他平台,它聚焦于普通大众,使得平台开始积累独特的用户资源,这些用户就是快手发展的根基。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众被吸引过来,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分享自己真实的生活点滴。
快手的转型还使其内容独具特色。与那些以明星热点等内容为主的平台不同,快手展现的更多是身边的平凡故事。比如一位农村老太太直播自己日常的针线活,很多人来观看并觉得很有意思。这种独特文化就扎根于快手的转型定位当中。
直播功能独树一帜
当“新零售”概念诞生时,快手迅速上线直播功能。在20xx年的市场中,周围的平台还没有这个意识。快手就像在一片平静的海面上突然投下了巨石,引起行业关注。当时,一些互联网公司内部还在对直播功能进行讨论的阶段,而快手已经部署完成。
这个直播功能吸引了大量的主播加入。某三线城市热爱唱歌的小王就是因为看到快手有直播功能,想把自己的歌声传递出去才加入的。他一开播就吸引了不少附近同样热爱音乐的人观看,这也使得他愿意一直留在平台直播。
独特的主播政策
快手改变主播吸纳规则,不签约、不设工会。这一政策在20xx年左右出台的时候,不少平台都觉得不可思议。在当时传统平台的思维里,主播就应该严格管理签约。但快手不一样。
大量普通人数不清的小主播开始涌入快手。像一位偏僻山区小学的女教师,她开始在快手分享自己的教学日常。在其他平台她很难有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样的普通人变成了主播,迅速让快手登上全国最大直播平台的宝座。
流量分配公平化
把更多流量分发给普罗大众也是快手的重要操作。这与之前微博式社交专门把流量给大V截然不同。在某个时间段,微博上几乎是被大V们占据了整个界面,而普通用户很难有机会被看到。
但在快手,一位无名小卒也有机会凭借自己的独特视频获得大量关注。比如一位街边卖小吃的大叔展示自己小吃制作过程的视频,意外地获得大量点赞观看,大叔自己都震惊了。这种流量分配方式让所有用户都有展示机会,提高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构建完整运营链
大量主播涌入后,快手面临构建完整运营链的任务。在快手众多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开始讨论如何留住用户。内容消费是一个体系,单纯的内容产出不够。
快手要从各方面打造完整运营链,其中包括做好用户体验等。当用户打开快手看到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就会愿意留在平台不断使用,这就是优化运营链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性。
电商之路爆发增长
2018年开始快手在电商方面大展拳脚。6月与有赞合作的一系列商业操作拉开了电商大幕。先开通的功能使得平台上商家和用户的交易更便捷。
到了8月加大电商扶持力度后,各种盈利模式百花齐放。比如有位小主播原来是靠打赏赚一点小钱,后来开始做电商直播,卖自己家乡的特产,收入大幅增加。而且“造节”策略也进一步刺激了消费。
快手这些年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它每一步的发展都是早期埋下种子的开花结果。那对于快手之后的发展你们怎么看?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