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这个热门领域,抖音和快手常被拿来比较。它们活跃度相当,然而在多方面有着巨大差别,这背后隐藏着众多值得探讨的点,也关系到它们未来在竞争中的走向。
流量分配方面的不同
抖音虽然表示不会刻意控制流量分配,但却会通过运营和推荐的路径,把流量分给符合其价值观的视频或挑战。例如其内容运营团队创造挑战赛,激发用户参与。而快手相对来说,流量分配更加遵循自然的用户喜好,在广告方面更为克制,100条短视频里可能都碰不到一条广告。
快手对广告收入KPI暂无要求且注重产品体验,产品上很少有品牌广告展示位置,而抖音在流量分配上更侧重于通过多种运营手段推动热点内容产生。
运营主体的差异
抖音有专门的内容运营团队开展多种运营工作。抖音的运营团队会制造话题,通过推出运营活动来提升用户参与度。像6月围绕“关注”“互动”的重大改版。相对地,快手从创立起基本无大的改动。但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内部有很多讨论,比如通过长图、图集、K歌功能的探索,让用户有更多创作方向并方便参与讨论。
产品规划各自为政
抖音在2017 - 2018年有许多动作。2018年2月的数据显示其获取了很多非快手用户。春节后未进行大的产品改版但数据依然爆发,抖音还在不断探索产品模型,从它不断尝试不同的流量分配形式,到其短视频电商团队在打磨电商基础等可看出。
快手则一边维持自身优势,一边尝试新功能来保持用户留存。毕竟对于日活破亿产品,新增空间变小,它需要通过社交等手段留存用户,如通过多种功能挖掘让用户找到创作方向。
商业化进程的差别
抖音在商业化上不仅考虑信息流广告,还想自建电商平台,不过电商团队规模较小处于基础打磨阶段。并且抖音的挑战赛活动在商业化中面临着用户参与度与曝光度之间保证的难题。
快手在商业化上相对保守,对广告收入KPI无要求,很少有广告展示位置,其商业化能力还有待挖掘,像2006年的腾讯一样有很多潜力但未完全释放。
产品的核心能力
抖音的核心能力被一些观点认为是以推荐算法、挑战、滤镜共同创造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借“媒体”自上而下传播。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借着算法等优势发展迅速。
快手为了应对竞争,要从媒体层面切入社交层面,因为巨头将资源向短视频倾斜的情况下,维持用户留存极其重要,而社交可以成为留客的好方式。
行业竞争下的挑战
短视频战争进入社交层面后,众多巨头入局,腾讯重启微视并补贴内容创作者。这带来了更大竞争压力。而抖音和快手在现有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继续和同行竞争,同时也要探索出完整的变现模型。目前短视频的主要变现方式如广告和直播虽然可行,但也有诸多改进的空间。
你觉得抖音和快手未来谁更能在这种竞争态势下脱颖而出?希望你能点赞、分享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