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城市都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的开发集成就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这里面既有创新技术的运用又有规划体系的大变革,很值得我们好好了解其中的门道。
工业厂房节地技术的参考意义
在很多地区工业厂房的节地技术有一定的成果。例如一些老工业基地,像东北的某些城市,20世纪的一些工厂占地庞大。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层厂房的建设使得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占地面积大幅减小。在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集成开发中,也可以借鉴这种理念,尽可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多功能。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利用,在土地资源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每一寸空间如果都能像工业厂房节地那样精确规划,都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谈到与工业厂房节地的区别,中央商务区更多是商务功能和多元人群的聚集。所以不能单纯追求空间的叠加,还要考虑通风、采光等,所以在规划的时候更复杂一些。
基础设施建设节地与商务区地下
如果去看一些现在新建设基础设施的地方,比如新修建了地铁线路的城市市中心,在站点建设时就会综合考虑节地的需求。像北京的某些地铁站周边,会巧妙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商业配套,减少在地面的大规模用地。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集成开发中同样如此。就拿项目中的车行系统来说,三级车行系统很好地释放了地面道路资源,这与基础设施建设节地理念相同。
但由于商务区地下还可能有金融等特殊功能需求,因此在市政管网布设、安全保障等方面需要更精细。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是相对普遍性的服务,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是为特定高端商务功能服务的,所以要求更高。
新能源环保产业节地类比
新能源环保产业在很多时候选址是比较讲究的。例如一些太阳能板的铺货,会选择大面积空地少但是又有一定阳光照射优势的地方,高效利用不规则边角地。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也需要高效利用每块土地。项目中的江水源供能系统就是很好的例子,利用地下空间的结构空腔创新规划。
然而新能源环保产业可能更多是技术设备的布局要求,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是人的活动空间布局。在开发中要更多考虑到人的舒适度、便利性等。这是两者的本质差异。
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优势
上海的某些商业区域已经有了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成果。例如在商场周边,地下是停车场和小吃街,地上是商场购物区。中央商务区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从功能复合利用来说,让金融中心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地上的建筑类型和地下的商业动线、公共绿地等都合理规划。
而在开发的顺序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需要权衡的地方, 比如是先规划地下再设计地上,还是同步进行。不同的开发顺序可能成本、效率都会有所不同。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启发
城镇中的一些老居民区或者衰败的商业街就是低效用地。经过重新规划开发现象大变样。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其实也是对土地资源的再挖掘。从规划者的角度来说,要重新审视原本可能被忽视的地下资源。
但是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往往动用的资金相对较少,并且大部分是政府为主导。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开发商、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更为复杂。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思路借鉴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往往比较分散而且用途有地域特色。在一些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方,建设用地虽然有限,但是巧妙利用起来能够让村民和投资者受益。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也应该让各方受益。整个项目在规划和建设上多方协同进行。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是基于乡土特色,商务区内则是基于商务金融特色,在建设的构建模式及其管理上全然不同。
你觉得在你的城市,有哪些地方可以运用这种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模式?欢迎点赞、分享本文,也希望你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