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中,县委书记的表现可谓是重中之重。很多初上任时怀揣着当个好官梦想的官员,往往与实际作为产生巨大落差,这背后的转变令人深思和愤怒。
初心与堕落
刚任县委书记时,很多人本怀着美好的初心,想要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这本是值得赞赏的理想,在广大基层中,其实有着众多秉持这样初心的干部默默奋斗着。他们深入民众,了解需求,并切实去解决困难。然而,像梁嘉庚这样的官员却走向了堕落,违背了当初的目标。梁嘉庚后来的行为对当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全然不顾县情实际,大搞形象工程,与他起初的好官目标背道而驰。
梁嘉庚的堕落不是偶然。很多官员在基层久了,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逐渐迷失方向。他们忘却了百姓的期待,忽视了地区真实的发展需求。例如贫困地区本应以脱贫攻坚为重点工作,梁嘉庚却在大量与脱贫无关的项目上浪费资源。
形式主义的危害
梁嘉庚在收到州委关于脱贫攻坚的要求时,仅仅作书面传达。省委有重要批示后同样敷衍对待,形式主义泛滥。他主导实施一堆与脱贫无关的项目,这些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仅消耗大量资金,更重要的是耽误脱贫攻坚进程。
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这样的形式主义随处可见。很多时候都是领导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深入去推动项目、解决问题。比如会议传达后没有实际的跟进措施,部分项目因这种形式主义而反复没有成果,最终苦的是当地的百姓,贫困面貌却难以实质性改善。
问责与反思
三都县原副县长欧某某在面对组织问责时后悔不已,这是落入错误深坑后的真实反应。当一个地区的治理出了问题,问责是重要手段之一。问责制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也给其他干部敲响警钟。
三都县也把“肃清梁嘉庚恶劣影响”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各级部门通过各种会议形式进行自我反省和剖析。如在民主生活会上,大家查找自身工作中是否存在类似问题。这一做法是很有必要的,管理者在自我反思中才能成长进步。
监督与长效机制
各地对“一案一整改”开展“回头看”,监督责任落实。很多地方在治理中不断强调监督机制的重要性。监督能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推行。
同时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非常重要。只解决当下问题是不够的,还要完善制度防止未来类似问题出现。如三都县开展的思想大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既有即时性又考虑长远,以肃清恶劣影响并防止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作风转变与民心
独山县开展专项整治,在聚焦群众痛点等工作后迎来改变。干部深入群众,像帮扶干部深入村民家里开展工作,让民众感受到实在的温暖。网格化管理等措施更是让领导干部真正成为群众脱贫的帮手,一些村民很快就成功脱贫。
群众感受到党的优良作风回归,这是最本质的变化。以前那种不良风气下的工作,百姓只是看在眼里却得不到实际好处,而现在作风转变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这一正一反的对比非常明显。
全面整改与政治生态重塑
三都县针对各类问题全面自查整改,对关键项目加快推进。这是从根本上改变地区发展面貌的开始。
贵州省纪委监委也认识到厚植良好政治生态土壤的重要性,通过真抓实干来重塑被破坏的政治生态。比如在实际的项目评估和推进中,将真正利民的项目放在优先地位,让发展回归正轨。
大家在自己所处的地方是否也感受到这样的官员作风转变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并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