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商界的李佳琦直播间“最低价”风波可以说是看点十足。京东采销称价格低是补贴结果,暗指头部主播“伪全网最低价”,这是个不小的争议点,到底是京东补贴惠民还是头部主播有垄断低价的嫌疑?这可让消费者和品牌都懵了。
京东采销的爆料
京东采销称自掏腰包补贴,暗示头部主播有问题,这事很惊人。这不是简单的价格之争。在双十一这个大舞台,京东作为大电商平台,自掏腰包补贴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如在某品类促销中,投了百万补贴。而头部主播被指“二选一”,如果真如此,那品牌方选择就受限制了。这对市场竞争是有破坏的。品牌与京东合作可能就无法和某些主播合作,影响其铺货渠道。
就消费者而言,如果真有“二选一”,可能无法在多个平台对比低价,只能选择高价。之前类似的电商竞争中,就有消费者抱怨某些品牌只能在一个平台购得。
美ONE的回应
美ONE回应“纯属躺枪”,称没签“底价协议”,没要求“二选一”。这看似简单的回应背后,涉及多方面考量。品牌有定价权,说明李佳琦直播间相对尊重品牌选择。对于自身名声也是一种挽救。从商业角度讲,美ONE这么多年建立的口碑不能被无端抹黑。
从消费者角度看,这一回应让消费者有些摸不清头脑。有人本来相信直播间是最低价,现在开始怀疑其中的猫腻。就像之前在该直播间购买产品的一位消费者说,本以为选对了地方,现在有些不信了。
品牌的为难处境
品牌在这场风波中很为难。和主播合作要低价,和京东合作也要低价。不管怎样都得做到价格优势。如某品牌参加直播和平台促销,都得压价。品牌主动压价还好,要是被动的,那就比较麻烦。像一些中小企业,要利润又要名声,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品牌担心价格体系被扰乱是有道理的。一旦某个渠道过度低价,其他渠道的销售可能就会受影响。之前就有品牌在一个渠道低价后,实体店铺就卖不动了。
消费者的考量
消费者多数还是想低价买好货。但面对这些争议,也很困惑。双十一本应是轻松购物,结果这么复杂。有人支持京东,觉得补贴好。有人相信李佳琦。就像一位消费者双十一购买护肤品,看到两边价格差不多,但赠品不同,不知道如何选择。还有些消费者对直播购物提出质疑,觉得耗时间没意义。
消费者对“最低价”概念也迷糊,不知道到底是否真的最低。有消费者发现买同一款产品,不同平台说法不同,优惠不同,不知道真相。
价格协议不是个例
类似“底价协议”不是主播才有的。电商平台也有这种情况。像小杨哥疑似“破价”下架商品。这表明价格管控严格。如果大家都随意“破价”,整个市场价格体系会大乱。平台为了稳定,必然会出台相关措施。
这对于直播行业来说,是整顿的契机。让大家知道价格竞争要有度。之前行业也有类似乱价的情况,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直播对销售渠道的影响
头部主播直播带货让钱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以前给经销商、商超的钱现给到直播团队。品牌去经销商化趋势明显。如部分美妆品牌减少了线下经销商供货,主要靠直播出货。这对线下实体影响很大,也许是导致一些店铺倒闭的原因之一。对于线上直播来说,也有新挑战,就像AI直播间兴起,也在分一杯羹。
最后问问大家,在这场关于“最低价”的纷争中,作为消费者你会相信谁?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中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