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红书的世界中,如今出现了一种令KOL十分迷惑的现象:正常帖子难以获取流量,反倒是违背常规、乱七八糟的帖子备受瞩目。这便是小红书当前信息流推荐机制下的矛盾之处。
小红书策略调整与KOL门槛提高
小红书在5月发布的《品牌合作人平台升级说明》,将合作人门槛抬到粉丝数≥5000,近一个月笔记平均曝光量≥10000。这一提高必然影响到众多KOL以及MCN机构。门槛提高后,合作人变少,留存下来的身价上涨。许多MCN机构开始抢夺人才,甚至有机构愿意在签约时不抽取KOL的广告分成。这种抢夺人才的现象,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MCN机构间较为常见。
与此同时,这一调整也给许多小KOL或素人博主带来压力。例如一些原本靠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但粉丝刚起步或者笔记曝光量没达标。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沉重打击,他们的成长过程被人为设置了高门槛。
小红书的监管措施
为管控广告内容,去年7月小红书成立泓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KOL有选择不加入MCN机构而直接和官方签约的途径。这体现小红书想对广告内容进行治理的决心。像在某些美妆品类下,之前广告软植入泛滥,成立公司后理论上能更有效地对这类情况进行审查。
但实际上在执行层面出现不少问题。据不少KOL反映,之前小红书要求广告要从指定交易平台下单,但至今仍未给出清晰规划且处于内测之中,导致KOL们不知如何是好,特别在上海杭州等地的KOL圈,这已经引发不少抱怨。
平台问题与整治状况
过去两年小红书快速发展之后,商业化加速,直到今年315报道出刷量代笔问题才重视监管。这反映出其前期对平台生态的维护存在漏洞。在杭州这个有着诸多小红书用户以及创作者的城市,部分KOL反映自己的账号被限流、屏蔽甚至突然封禁。这些现象反映平台在治理中的粗暴性。
虽然一部分像张扬这样的人认为小红书的整治措施能让内容生态更规范,不过也有像陈涵这样的KOL觉得清理行动使得一些做内容但流量不佳的素人博主失去变现能力,比如一些专注小众领域的博主。
商业导向与尴尬处境
小红书如今想把商业笔记和素人分享区分开,导向为所有商业笔记走品牌合作人。可是算法很难分辨真实分享和软广告。以美食话题为例,有些博主真实推荐美食时用词可能与接广告后用词并没啥区别,极端时候算法容易误判。这就让很多KOL感到无奈,他们难以把握创作的界限。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MCN机构与KOL间的合作模式以及商业利益分配等,都存在一定的矛盾与不确定性。
流量红利期的消失与转型
网红经纪人张鹏提到小红书的高速发展期是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现在流量红利期已过。像一些早期入驻小红书并借红利期迅速涨粉的KOL表示,现在新账号获得流量相比之前艰难很多。这一变化也意味着小红书不再只强调电商,而是回归社区和用户。
当前,小红书着重引入品牌方与KOL合作,并在广告单抽成中建立变现途径。在美妆、时尚、生活方式等品类下,这种合作越来越多。
整改后的未卜前途
小红书的内容管控和商业化之路都还在路上就遭遇下架整改。目前,小红书是否能重新获取用户信任,保持“第一种草平台”的地位还不知道。很多KOL在观望,像在成都等地的KOL们不敢轻易做出战略调整。毕竟投放小红书的品牌商也在观望,如果小红书不能恢复信任度,KOL的收益也会受影响。
你觉得小红书要怎样做才能既规范内容生态,又重新赢得用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