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一夜造星的现象引起很多争议。有人一夜爆火后财富自由,这种看似轻松的成名得利模式在一些人眼中是不合理的。
抖音的一夜成名现象
抖音里很多寂寂无名者一夜成红人并衣食无忧。像新东方转型做直播带货的董某某被人追捧。但是这让一些有传统观念的人难以接受,他们觉得成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种快速成名模式有点扭曲了成功的路径。在大众印象中,成功应该是历经艰难险阻,可在抖音却像开了加速器。
很多红人在抖音崛起后迅速展开商业活动,赚钱变得轻松。这使很多年轻人向往这种模式,渴望复制这种速成的成功。然而他们忽视了背后可能有资本推动等复杂因素。
对比其他造星形式
体育明星、影视明星也有一夜暴得大名的。但他们似乎比抖音明星更易被接受。体育明星有高强度的训练作为底色,影视明星也经过艺考等筛选并有拍戏的功底。而抖音明星很多普通人觉得他们没付出就收获巨大。不过抖音上有些人也多年辛苦努力,如郭有才。
政治明星的打造虽然也有,可和抖音明星的区别很大。并且社会对不同类型明星的期待和定位不同,这也导致对抖音明星的歧视。
抖音明星是否有付出
抖音明星有些看似轻松获利,实际可能也有努力。直播需要口才、才艺以及持续的内容产出。像董某某知识储备也是长时间形成的。但大众往往看到表面的迅速走红,忽略他们背后的付出。而且抖音上一些红人靠蹭热点等手段,让大众对整个抖音明星群体的付出产生怀疑。
一些抖音红人背后还要跟平台分成、面对网络争议等压力,这些也属于付出的范畴。然而大众习惯以偏概全,不认可他们的付出。
抖音流量与盈利
抖音的产品就是流量。像有人买95万粉丝账号的事情,证明流量可以买卖。头条对比而言,如果不买流量很难有曝光量。抖音平台盈利需要流量主导。
那些千万粉丝的抖音红人开直播带货能有惊人收益,抖音平台赚钱更多。这是因为他们制定的商业模式决定的。平台靠推出明星吸引流量和购买流量的商家,然后按比例分成。
抖音造星的导向作用
抖音的暴富模式确实引导年轻人急功近利。很多年轻人看到抖音红人轻松赚钱,便想走捷径。这种导向影响年轻人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但对比炒恶俗的情况,推出类似郭有才这样相对正面的红人稍微好点。可总体而言,还是容易让年轻人推崇走捷径的成名方式,抛弃传统的努力拼搏的价值观。
抖音的商业运作逻辑
抖音定期推出明星是其盈利模式下的必然。有了购买流量的商家,平台要让红人变现才能继续吸引更多投资者。平台把红人推成明星后,红人接单、开直播等赚钱,平台从中分成。
这个逻辑链条促使抖音不断地塑造红人。这种商业手段虽然符合商业逻辑,但在社会价值观影响方面容易产生很多负面效应。
你觉得抖音这种商业模式该不该被改变?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积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