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各类刷量平台层出不穷,就像今天要说的这个涵盖快手直播间人气、空间说说点赞等低价刷量业务的平台。这看似诱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问题,吸引着很多人眼球的同时,也持续引发争议。
刷量现象盛行的原因
当前,很多人想在网络上迅速获得人气。比如一些在快手等平台的小主播,在某地可能没什么知名度。他们认为如果能提升点赞等数据,就能获得更多机会。同时,不少网店在某时刻也急需提高流量,比如说2022年双11期间,很多小网店就希望通过刷量在众多店铺中脱颖而出。
网络竞争越来越激烈,普通的推广方式耗时又费力。有数据表明大部分新起的网红在起步阶段都有过考虑刷量的想法,以为这样就能快速提升自己的热度。
这些平台的业务范围
这些平台业务多样。从快手相关业务看,包括直播人气代刷、粉丝代买、作品双击等。某平台声称自己能在几分钟内为快手作品刷到大量双击。空间说说点赞也是一项重要业务,他们鼓吹能以最低价格,有时候甚至是几元钱就能买到几百个赞。像抖音方面,包含评论刷赞、直播打榜等业务。无论是什么平台,只要存在流量竞争,就被他们纳入业务范畴中。
这些代刷平台还涉足其他社交平台。例如微博,可提供转发量和点赞数的刷量服务。还有微视,能够代刷微视的粉丝量,以吸引更多创作者寻求他们的帮助。
刷量平台背后的操作手段
据了解,他们有的通过编写程序,制造虚假的账号来进行点赞等操作。这些虚假账号往往没有实际的用户信息。比如某些刷赞平台使用上万的机器号,这些号都是程序生成,专门用来刷数据的。
还存在利用网络黑产的手段。在一些阴暗的角落中有专人以低价出售大量的账号和刷量服务。他们可能组织一些人员,通过分布在不同地点的IP来模拟真实用户操作,但实际操作都是违背平台规则的。
平台对创作者及用户的影响
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虚假的繁荣。在快手平台的创作者小明,他本来作品质量一般,但是通过刷量平台刷了很多点赞和粉丝。看起来热度很高,但真正愿意看他作品并互动的真实用户很少。这样长期下去,创作者不会去注重作品质量的提升,而是一心寻求刷量。
从用户角度来看,他们看到被刷量的作品和直播间等,可能会被虚假数据误导。小莉本是快手的忠实用户,她看到被刷量到热度很高的直播间进去后,发现内容并不好,这让小莉产生了被欺骗的感觉。
平台面临的风险和法律问题
这些平台是违反各个社交平台规则的。快手、微博等平台都明确表示禁止刷量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处罚,处罚包括限流、封禁账号等。从法律角度,这种刷量行为涉嫌不正当竞争。在某地就有一起因为刷量引发的诉讼案件,刷量方被要求赔偿受害方的经济损失。
有些平台操作中还可能涉及到网络诈骗等严重法律问题。例如骗取用户的下单资金后消失不见,让很多受害者投诉无门。
如何抵制刷量现象
平台需要加强监管。快手等平台可以加大技术投入,建立更完善的监测系统。像2023年开始,一些大平台已经升级了反刷量算法,能够识别更多的刷量行为并及时处理。
用户也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当看到数据夸张的内容时,要保持理性,不要轻易被表面数据迷惑。比如看到一个刚注册没几天就有百万点赞的作品,要意识到这可能是刷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