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作为全球华人共同关注的重要晚会,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近年来,春晚舞台上品牌植入现象愈发明显,引起网友诸多吐槽,但背后却有着庞大的商业版图。
品牌植入引吐槽
2025年春晚,某小品中成了品牌展示的“秀场”,深蓝汽车、古井贡酒、海澜之家、华为三折叠手机等品牌都出现其中。网友戏称看这个小品就像玩“大家来找茬”,吐槽声此起彼伏。这反映出观众对于过度商业植入有不满情绪,但也侧面说明了春晚的强大影响力。
品牌生存的隐秘法则
在央视春晚年复一年的品牌营销中,隐藏着一条法则。上春晚不一定能让品牌稳赢,像一些曾经在春晚频繁亮相的品牌最后也悄然退场。但不上春晚的品牌,可能连竞争的入场券都没有。像是康师傅这样早期多次登上春晚的品牌,如今竞争力也大不如前。
40年春晚的商业变迁
40年春晚商业史如同中国消费产业的“变形记”。起初春晚广告以“硬核口播”为主。例如1984年康巴丝用3000只石英钟置换广告位。到现在演变成“万物皆可植入”。广告形式不断进化,背后是中国消费产业的巨大变革和品牌营销理念的更新。
老牌品牌的春晚红利
康巴丝是最早从春晚获益的品牌之一,获得赞助首发效应,一举火遍大江南北,年产量一度突破200万只,还先后八次与春晚合作,成为“国民钟表”。孔府宴酒1995年靠赞助春晚迎来高光,利税几乎翻4倍达到3.8亿元,销售收入近10亿元。这两个品牌展示了春晚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品牌的奇招
过去十年,互联网企业为春晚营销带来新变化。2015年,微信支付斥资5亿元,花5300万元成为春晚独家新媒体互动平台,用“摇一摇红包”挑战支付宝,互动峰值达8.1亿次/分钟 ,让绑卡用户暴增两亿。三个月内,微信支付用户从不到800万跃升至3亿+,改变支付市场格局。此后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在春晚推出新奇互动方式。
2025年互联网品牌新玩法
今年,B站成春晚独家弹幕视频平台,推出“弹幕红包”。观众发特定弹幕或完成任务就能触发红包雨,把传统祝福转为数字资产。微信靠“微信小店”和“微信蓝包”实现品牌曝光与用户互动双赢 。抖音与春晚合作,旗下产品支持春晚直播和回放观看,用直播和短视频裂变流量,扩大用户覆盖。
大家觉得,未来春晚舞台上还会出现哪些新奇的品牌营销方式?欢迎评论区留言,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