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关注着快手收购 A 站后的发展。快手投了很多心血,可结果好像不尽人意,这其中究竟藏着什么问题?
收购初衷
3年前,快手以10亿估值拿下 A 站。当时,它想借助 ACFUN 拓展社区内容、优化氛围。因为 ACG 内容有着大量高粘性的 Z 世代用户,B 站上市就靠讲这个故事吸引关注。那时快手想法挺好,觉得这能让自己与年轻人的距离更近。
快手处于商业化环境中,看重流量和用户群体。Z 世代是消费主力军,有巨大潜力。快手希望 A 站带来新用户,给自己的发展助力,也为未来盈利奠定基础。
融合困境
三年过去,快手和 A 站没太多融合。快手想尽办法用自身流量赋能 A 站,可结果差强人意。它不像字节,能用流量池让新产品快速成长。快手和 A 站好像总隔着一堵墙,没产生应有的化学反应。
A 站有自己的内容和用户群体,快手也有独特风格,两者融合困难。A 站用户习惯了原本氛围,对快手推送不太适应;快手用户可能对 A 站内容不感兴趣。这样一来,想整合双方资源难上加难。
A 站困境根源
现在谈 A 站困境,很多用户认为是今年四月新番因视听许可证问题大面积停播。这确实对 A 站打击很大,错过播出季可能让观众流失,也影响了它在动漫内容领域的竞争力。
A 站本身在内容运营和版权管理上可能也存在问题。像版权采购不及时、内容更新慢等,都导致它难以与对手竞争。没有优质内容吸引新用户,老用户也可能慢慢离开。
快手战略方向
快手过去主要战略是内容多元化,也就是破圈。这和 B 站类似,但情况不同。B 站破圈虽有争议,但在用户数据、股价和市值上相对成功,快手却没那么顺利。
从内容生态看,快手努力很多,引入明星、发力知识内容等都在尝试打破局限。不过新圈层难突破,老圈层收入停滞,这是它面临的麻烦,急需找到新的增长点。
商业化进程
盈利是让投资人满意的关键。对还在亏损的快手来说,谈盈利有点难,但可观察其商业化进程。上市后,它和 B 站一样,优化营收结构。而且某种程度上快手做得更好,广告业务增长明显。
然而,直播业务没跟上广告增长步伐。近期部分顶流大主播“翻车”,也影响了直播业务形象和收入,要平衡两者发展,快手还得想办法。
广告业务挑战
未来快手重要营收来源是广告,但这对用户规模和粘性等要求高。快手已摸到增长天花板,用户多元化不顺利,要靠广告赚钱面临很多问题。收购 A 站有拓展广告业务的想法,但目前 A 站处境也不好,很难帮到快手。
快手得全面考虑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改善用户体验,增加不同画像用户,否则广告业务发展会受限。
大家觉得快手要怎样做,才能让 A 站发挥作用,实现更好的商业化发展?快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觉得文章有用就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