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与快递行业融合的趋势下,中国邮政入局便利店业务,其前景引发诸多关注。是能凭借资源优势异军突起,还是在激烈竞争中折戟沉沙?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探讨。
友邻居便利店的多功能尝试
当下,友邻居便利店提供24小时邮储ATM、邮政快递、电商、便利店四大业务。它想通过发快递或使用ATM的客流,带动商品销售和业务推广。例如,消费者取款或寄件时可能顺便购物。这个模式能否成功,还得看后续运营效果。毕竟,利用不同业务间的协同效应并不容易。
中国邮政便利店业务的过往
这并非中国邮政首次涉足便利店。早在2010年,它和美国地平线投资集团合作“中邮百全连锁超市”项目,当时想借助乡镇网点优势开设超市,还号称要打造“农村版沃尔玛”。此后,也零零散散合作开设过一些便利店,但都没能形成大的气候,没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此次业务的重大突破
快递专家赵小敏指出,这次中国邮政涉足便利店有重大突破,吸纳了邮储银行业务。有了金融业务的加入,便利店能为顾客提供更丰富的服务。比如,顾客在购物同时能办理金融业务。不过,如何将这些业务有效整合,是中国邮政面临的一大挑战。
其他快递巨头的便利店之路
顺丰2014年开启嘿客店,利用快递网点和社区门店落地顺丰优选,想打通线上线下客流。但到2016年,部分因亏损关闭,另一部分更名并招募加盟者。今年8月,圆通也推出“妈妈菁选”便利店,不仅销售商品,还提供快递服务。这表明快递企业都在探索便利店业务的可能性。
电商巨头的便利店布局
京东便利店店主可自主选进货模式。阿里也动作频繁,除盒马生鲜,今年7月“淘咖啡”无人便利店亮相。电商巨头加入竞争,让便利店市场更加热闹。它们利用自身的供应链和技术优势,给传统便利店带来冲击。但这也促进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国内便利店行业的痛点与出路
专家指出,国内便利店单店产出低,生鲜和半加工食品占比低,自有品牌商品盈利提升不足。在“互联网+”浪潮下,虽有45%的门店引入O2O模式,但销售占比小。而且,行业同质化严重,很多店依赖厂商营销费用返还和账期管控。这说明行业急需找到新的突破点。
你觉得中国邮政的便利店业务能在这片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崭露头角吗?欢迎评论、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