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乱象引关注
节后诈骗情况令人担忧,不少市民都遭遇了各种诈骗手段。一位市民填写电话当日就收到境外信息电话轰炸和反诈中心提醒,对方自称还呗客服,诱导其提取贷款。北京商报记者从反诈中心了解到,节后复工诈骗多发,像学费退费短信这类骗局很常见。
现实中,诈骗分子的手段层出不穷,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干扰。大家本想在节后安心工作和生活,却不得不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诈骗骚扰。而且很多诈骗都围绕退费展开,让不少人陷入受骗陷阱。
时间节点成契机
节后退费诈骗高发,和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脱不了关系。复工人员在此时常面临工作调整、学习计划变动等情况,和各类培训机构、课程平台业务往来频繁。联储证券研究院研究员易碧归指出,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个特点进行精准诈骗。
犯罪分子精心选择这个时候,使很多人在忙碌之中放松了警惕。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也表示,此时犯罪分子通过数据倒卖等非法手段获取大量个人信息的情况高发,为诈骗泛滥创造了条件。
案例揭示套路深
陕西警方通报过一个退费诈骗案例。有消费者接到陌生电话,对方称网上报名的课程可办理退费,还引导其进入QQ群聊,并下载虚假App。填写个人信息后,客服先退还202元,剩余退款却要求购买基金。
骗子能点名道姓告知报名课程可退费,先获取受害者信任。他们筛选目标对象,利用地下黑灰产业链非法获取信息。这类案例让我们看到,退费诈骗套路一环套一环,很多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
典型套路大揭秘
骗子诈骗往往分四步走。先是伪造官方通知,通过短信、电话等冒充教育或金融机构,告知受害者有未领取的退费。接着以核实身份为由,要求完善个人信息,骗取姓名、电话、银行账户等。
这些“规范”流程实则是陷阱,让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泄露了个人重要信息。之后,骗子还会进一步实施诈骗,有的会要求购买基金,有的会以各种理由让受害者转账汇款。
诈骗后果很严重
诈骗频发对市民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接到“00”开头的境外陌生电话轰炸,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很多人还因为填写个人信息,导致财产受损。一些受害者因相信退费诈骗,将钱投入所谓的“退费操作”,结果血本无归。
这些诈骗案例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让大家对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忧心忡忡。同时,也增加了警方等相关部门打击诈骗的工作难度。
防范建议需牢记
为了遏制节后退费诈骗高发态势,保障公众财产安全,专家给出了防范建议。接到陌生客服电话,称要取消会员、保险,或者推销贷款等,千万要提高警惕。还可要求支付机构、应用商店建立诈骗信息识别和拦截系统,对异常账户动态风控。
大家自身也要谨慎对待下载App、提供验证码、填写个人信息等操作。如果接到可疑电话,应直接挂断。大家都要行动起来,提高防范意识,才能有效抵御诈骗。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退费诈骗情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也请点赞并分享本文,让更多人了解诈骗套路,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