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客话题引入
获客,这可是产品发展的关键环节,谁不想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只是互联网产品,快消品、实体餐饮等行业也对获客极为关注。AARRR模型里对获取与推荐有定义,而这里说的获客范围更广,从产品新功能到各种品牌活动宣传,都涵盖其中。
不同行业对获客的需求都很大。像互联网企业想推广新软件,快消品牌要宣传新品,实体餐饮盼着新顾客来光顾。大家都在寻找合适的获客办法,提高自家产品的知名度和用户量。
获客类型分类
市面上获客方法主要分为需求驱动型和利益驱动型。需求驱动型就是用户自身有需求从而关注产品。这种需求来源多样,可能是本身就存在的,比如人饿了要找餐厅;也可能因宣传产生,像看到广告后想买新手机;还可能是受其他用户推动。
这两种类型各有特点。需求驱动型获客更注重挖掘用户内在需求,当满足了用户需求,用户黏性可能更高。利益驱动型则以利益吸引用户,虽然能短时间吸引很多人,但后续留存或许是个挑战。
线下宣传方法
线下广告一直是实体产业宣传的重要手段。在商场、街道随处可见各种广告牌,比如服装品牌会在繁华地段的广告牌上展示新款服饰。一些餐饮门店会在附近街道发放传单。互联网产品在特定场景宣传效果也不错,例如租房、二手房app在地铁宣传,能精准触达有需求的人群。
不过线下宣传也有局限,成本较高,而且受众覆盖范围有限。但在人员密集的特定区域,还是能起到不错的宣传作用。比如旅游景点附近,为当地餐饮和纪念品商店做宣传,效果就挺好。
线上宣传渠道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拉新带来了新途径。线上平台能更容易触达目标用户,利用大数据投放内容文章。比如相亲软件用争议性两性标题在内容平台吸引用户,还会以用户身份发布体验文章。
线上宣传优势明显。它能根据用户数据精准定位,宣传范围更广。但也面临竞争大的问题,太多产品都在争夺用户的注意力,想要脱颖而出需要花费更多心思。
用户推荐问题
让体验过产品的用户自发推荐是很理想的。身边人的使用体验比商家宣传更有信服力。比如朋友推荐的餐厅,你可能会更愿意去尝试。但这里也有不少问题,比如怎么挖掘分享场景,让用户觉得分享很自然。
在产品内还要解决便捷分享流程和养成分享习惯的问题。像很多app分享时操作太复杂,用户就不愿意分享了。养成用户分享习惯也不容易,要靠持续的激励和引导。
获客指标思考
流量来源占比很关键。通过统计流量来源能分析原因,提高获客效率。比如分析是线上平台引流多,还是线下广告效果好。获客成本同样重要,即获取一个有效用户的平均成本。
不同行业获客成本评判标准不同。在线教育用户付费客单价高,获客成本标准可能较高;而社交属性强、用户推荐占比高的产品,像拼多多砍价裂变,获客成本标准相对较低。了解这些指标能更好地制定获客策略。
大家在选择产品时,更看重是身边人推荐,还是广告宣传?快来评论区留言,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