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的粉丝文化中,微博明星势力榜是众多粉丝关注的焦点。近日,为明星打榜购买虚拟鲜花,却遭遇明星上榜资格暂停和退款的事件引起轩然大波。这一事件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复杂的粉丝经济和数据乱象?
刷榜现象的曝光
先看事件的表里。7月14日和22日微博做出的动作,一个暂停上榜资格并承诺退款,一个发布致歉称存在刷榜,这接连的操作,暴露出明星势力榜数据存在问题。特别是新星榜部分明星粉丝被指刷榜,比如何洛洛粉丝后援会不接受微博的数据判定,因为后援会声称微博没有在数据异常问题上与其问询确认。这一环节,反映出数据争议里缺乏沟通的问题。刷榜现象的背后,是粉丝为了让偶像获得更好名次使出的手段,这些刷榜数据可能会严重影响榜单的真实性。
从更大范围看,如今在饭圈刷榜现象并非个例。曾经星缘APP被查封,这一APP帮蔡徐坤制造一亿微博转发量,并在半年内吸金800余万元。可见刷榜已经发展出产业链,这警示微博需要更严谨的监督制度,不然榜单将失去公信力。
粉丝经济与数据的关系
粉丝经济这一庞大体系和数据紧密相连。对于明星尤其是新人来说,数据彰显的商业价值是生存之道。经纪公司和广告主会根据数据决定明星资源分配。比如新星榜第一名能升入内地榜,这就是粉丝拼命做数据的动机。粉丝在庞大体系里分工明确,这追求数据的背后也是粉丝想借数据应援提升偶像知名度,粉丝们为了偶像有更大舞台,会从转评赞爱豆微博等互动方面,还有自主发微博提及偶像来累计数据。
在这个饭圈,数据成为硬通货。明星势力榜的数据考量包括互动数和社会影响力等各种因素。粉丝经济驱使下,数据变得格外重要。例如超话榜和明星势力榜,各种榜单下粉丝想把偶像推到高位,数据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但数据若不是真实的,这就会导致商圈判定价值的失误。
规则调整与效果
微博针对明星势力榜注水数据也不是不作为。去年规则调整,限定明星单日收到付费鲜花数上限为5万朵,本意是要减少恶意刷数据行为。这一改动,杜绝了之前最后一天猛砸鲜花数百万的恶劣刷榜现象。可现实是刷榜并没完全根除。从这次被曝光的刷榜行为能看出来,规则虽然有一定约束,但还是不够完善。
从电商网站刷单现象类比,微博刷榜有需求就难以制止。就像卖家为了销量刷单,粉丝为了偶像的数据刷榜,只要有利益驱使就会继续存在。就算规则在完善,有些人也会想办法找到漏洞。这表明微博的规则调整需要更加贴合实际,从根源上杜绝刷榜。
粉丝对刷榜的看法
粉丝内部对刷榜也存在不同定义。像何洛洛粉丝后援会,很多粉丝并不认同微博的判定,他们觉得专业打投不是刷榜行为。这一观点反映出粉丝站在自己立场与微博的矛盾点。在粉丝看来,他们为了偶像努力做数据,是一种应援的表达方式,认为微博没有尊重他们的努力。
再深入探究,整个粉丝阵营有那么多追求数据的方式。比如轮博、控评等,各种手段混在一起,粉丝认为自己的努力是在支持偶像,即使知道可能数据有水分,但也是在助力偶像发展。可是站在公义的角度和维护榜单公平公正来说,刷榜肯定是不对的。
真实数据的价值
如今虚假流量弊端愈发明显,支持数据脱水的声音在上升。娱乐圈因为数据不真实而产生很多错误判断,从广告投入到形象包装等都会被误导。榜单反映的数据只有真实,才能体现真正的明星影响力。真实数据会让广告主投放精准,也会让明星明确自己的位置,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以周杰伦和蔡徐坤的超话榜之战为例,周杰伦没开微博却登顶超话榜,但不能上明星势力榜。如果这个榜单全都是注水数据,类似周杰伦这种有真实人气的明星就没有公平展示自己的机会。真实数据能使整个娱乐圈生态更健康发展。
微博的平衡任务
微博在业务调整,将重点向社交和热点运营转移。但在数据评估的时候,要在粉丝需求和数据真实性上找到平衡。一方面要满足粉丝想要支持偶像的数据追求,一方面又要确保数据真实可信。这就需要微博在未来制定更合理规则,建立公正的监督体系。
比如以后可能出现新的榜单考量模式,不以单纯的数量为唯一标准,加入更多元的对真实影响力的判定方法。微博只有在保护粉丝积极性和保持数据真实性上达成平衡,才能够重新构建起一个良性的明星势力榜生态。
读者们,你们认为微博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彻底杜绝刷榜行为?希望大家评论互动,也请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