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审丑”成风
当下,一些竞演综艺为博关注,走上“黑红”之路,靠自贬自卖获得“发疯式综艺”评价。比如最近某档号称还原演员真实生态位的节目,就以“审丑”开道引发网络狂欢,用场外争议和道德敏感问题作卖点,严重挤压好内容的关注空间,伤害了竞演类综艺探讨演技、为行业造血的初心。
演员表现堪忧
个别流量明星在节目中留下荒诞表演画面,遭受群嘲。锤娜丽莎的表演也难言成功,可见有的演员要么是按脚本装疯卖傻,要么就是业务能力实在低下。大家都“苦烂演技久矣”,这些糟糕表演体现出之前“流量大于演技”的影视创作风向,让观众反感不已。
导师输出理念
节目里一些导师输出的表演理念曾活跃在网络。他们基于“审美通识”,将“炸裂式表演”话术引向正常评价范畴,帮大众打通表演“欣赏门道”。不过导师指点虽好,但指望演员在综艺录制的几天内“脱胎换骨”提升演技,不是极小概率事件,就是综艺剧本安排的先抑后扬。
行业环境变化
近年来,演艺大环境不断纠偏,大众审美品位提升。像《演员的诞生》等同类型节目一季又一季播出,既消耗真演员存量,又消耗题材创新度与生命力。观众产生严重审美疲劳,这类节目只能找争议选手“洗白”、找网红“献丑”或者消费导师“微表情”。
好演员的出路
过去几年,观众真诚为好作品、好演员点赞。很多真正的表演“遗珠”是从实打实的好剧走到大众面前,而非竞演综艺。如从喜剧综艺脱颖而出的演员,靠的是用心打磨的作品而非“审丑”。影视行业进入“内容为王”时代,演员不应成为流量傀儡,应追求专业与审美的回归。
节目创新之迫
如今这类真人秀与观众审美背道而驰,节目方、制作人应放下极端功利化思维。用真内容才能换取真共鸣,不妨以创新思维重新开辟真赛道。让竞演综艺回归认真探讨演技、发掘可塑之才的初心,为影视行业输送新鲜血液。
大家觉得竞演综艺该如何改变,才能重回正轨?感觉这篇文章有用的话,不妨点赞和分享!